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金丝雀娇养记> 谒见(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谒见(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阿绮肿着兔子似的双目,拼命摇头:“阿绮不伤心,只是想父亲了!阿绮以后不想住在宫中,父亲去哪儿,阿绮就去哪儿!”

  父亲微闭的眼眸艰难地转过来望她,颤抖着伸手去擦她颊边的泪:“是父亲不好,这样多年,都未亲自教养你……”

  “阿绮,父亲替你定了亲,他……叫郗翰之,是个……有坦阔前途的好孩子,父亲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己年轻时一般……只盼他将来,能实现北伐之夙愿,也能好好待我的小阿绮……”

  她揪住父亲衣角,泪珠扑扑簌簌落在那片布料上:“阿绮还小,阿绮不要嫁人,只要父亲好起来……”

  父亲仿佛已听不清她的话,渐渐失神的眼眸温柔注视着她,仿佛透过她稚嫩的面目,看向别处。

  分明才是午后,屋外却阴云翻涌,仿佛已是黄昏。

  阿绮听见他喃喃低语:“阿英啊,这样多年,我终于要见你了,就在这里,咱们初见的地方……”

  阿英,那是在唤她的母亲,萧茂英。

  轰隆——

  浓如洗墨的天空中,陡然劈下一道闷雷,震彻天地。

  她晕过去前,只瞧见父亲颓然垂落的手掌。

  父亲去后的那几日,她浑浑噩噩,脑中始终盘桓着的,都是他临终前的那些话。

  “郗翰之”这三个字,也曾与父亲颓然落下的那只手掌一般,带着伤痛与抗拒,深深刻在心间。

  直到那日,父亲墓前,她远远见到个年轻郎君的背影。

  他一身银甲,腰配长刀,挺拔而坚毅,沐在金色日光中,缓缓与她幼时记忆中,父亲披甲出征时的模样重叠在一起。

  听闻,那位年轻郎君,正是时已为镇军将军的郗翰之,特至墓前拜祭崔大司马。

  那时,小小的她蓦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望着那道背影,渐渐生出许多安心来。

  那是父亲亲自替她挑选的郎君。

  ……

  窗外凉风骤起,阿绮稍稍醒神,收回支在窗边的手肘,由着翠微将窗扉阖上。

  那时的她以为,日后的自己,也能如故去的父母一般,恩爱一生。

  可惜,父亲一生磊落英明,向来不以小人之心揣度他人。

  他料对了郗翰之有北伐之能力,却未料到,他是个薄情寡义,有狼子野心之徒。

  父亲,若您知晓日后之事,定会明白阿绮今日所为吧?

  阿绮跪坐香案边,在心中默念。

  她以镊拾香,投入博山炉中,望着袅袅香烟出神片刻后,忽然起身,行至桌案边坐下,提笔写了一封拜帖,交翠微命人送至菱洲岛。

  ……

  书房中,郗翰之正持卷阅览。

  屋外细雨不绝,扰得他本就不甚平静的内心越发烦躁不堪。

  这座宅邸中,处处都是那妇人的印迹,就连这间书房中,也多是她的藏书,自先秦诗文,至当代玄理,种类浩繁,令人目不暇接。

  他少时因出身寒微,未读过什么书,及至后来从戎,得了崔公赏识提拔,方有机会博览群书,习字作文。

  他本是十分爱读书的,平日在军中,人马于帐外奔走往来之时,也能捧一卷书,静读半日。

  可今日,眼前却屡屡出现那妇人的模样,教他半点也静不下心。

  非但如此,每当他脑中闪过她方才那冷漠的眼神时,心口竟都如刀割箭射一般,疼痛不已。

  他不由双眉紧蹙,下意识捂住心口,搁下书卷,长叹一声,起身更衣,欲命人去取些公文来看。

  恰此时,屋外便有仆妇出言:“使君,太后宫中谒者至,请使君入宫面见太后。”

  郗翰之闻言,稍有惊讶,照例,他本该该明日亲自入宫去拜太后,却不知为何太后今日便主动来召。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