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夏娃的圣经> 第 21 章(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 21 章(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汽车沿着沈海高速公路行驶,到达裕丰镇的车站时已是傍晚,车站前排满了欲拉客的出租车。小镇上依然是生气勃勃的景象,街道两旁的各种商铺,大喇叭里唱着高音的流行歌曲,嘈杂的拥挤的环境,混合着烧烤摊烧烤的气味,和中学生骑着车笑闹的声音。这一瞬间,她抛开了对她出身的小镇的厌弃感,这里的人们,一切都是熟悉的,熟悉的街道,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乡音,熟悉的人,人们彼此打招呼,悠闲地谈论着彼此的亲戚朋友邻居。这跟陆家嘴、金融街的摩天大楼、行色匆匆西装革履的精英人群以及冷漠疏离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自卑、紧张焦虑、孤独感不同。就在她准备叫一辆出租车时,她听到了喊她的声音。

  “ 刘丽花!” 一个穿着朴素拎着大包小包的女孩子朝她喊,那张面容纵使十年没见,刘丽莎还是一眼认出来了,她高兴地跑过去:“ 苗小灵!”

  “ 我刚下车就看到你,一眼就认出来了,你还是那么漂亮!”

  “ 我也是啊!你怎么样?好多年没见了,我记得那时你报考的是南京师范大学,你现在是不是在南京做老师啊?”

  “ 怎么?你还不知道?小灵毕业后去了广西柳州,柳宗元当年被贬的地方,在下面一个贫困县里做支教老师呢!” 一个声音插进来。刘丽莎回头一看:“ 卫闽?!”她这才想起,他们两个是邻居,想必这些年一直有联系。

  卫闽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刘丽花,我们又见面了。”

  苗小灵笑道:“ 原来你们见过啊!卫闽,我不是说了吗,不用麻烦你来接我。”

  卫闽道:“ 那哪成,咱们是同学,又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邻居,再说了,我这可是为人民服务。” 说着已经帮她们拎起行李,“ 走吧,我送你们回去。”

  苗小灵挽了刘丽莎的胳膊:“ 丽花,咱们好多年没见了,今晚就在我家吃饭,我妈妈知道我回来,一定做了好多好吃的菜,咱们三个,好好聚一聚?”

  卫闽眨了眨眼道:“ 小灵妈妈做的菜可好吃了,刘丽花,今天我可是沾了妳的光。”

  刘丽莎本想推辞,转念一想小镇的情况她并不怎么熟悉,没准儿还要用上卫闽这个老同学,也就欣然从命了。

  卫闽开的是一辆白色别克轿车,刘丽莎摇开车窗,晚风温柔地抚摸着她的面颊,乡村的道路四通八达,都是新修的水泥大道,道路两旁是一座座炊烟袅袅的楼房。正是农忙春耕春播季节,触目所及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的小麦,还有大片大片盛开的金黄的油菜花,间或有扛着农具戴着草帽的农人在田埂上行走。这幅乡村落日图多少勾起了刘丽莎心中的一丝儿时的温情,是呀,这是她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乡,她曾经同童年的小伙伴们在这片土地上自由地奔跑,一如阿甘,他们在夏天的桑树林中捉迷藏,在屋后的小河里钓龙虾,在春天的田野里摘茅针、挖荠菜包春卷,在秋天的成熟的沉甸甸的稻田里看着大人们割稻,在草堆上跳来跳去,那个时候,春天是可以看到燕子在屋檐下衔草做窝的,那个时候,夏天的夜晚是能看到萤火虫听到蛙鸣的,那个时候,偶尔在田野里还能看到奔跑的野兔。乡村是多么的富有生气,劳动中的人们是多么的热火朝天、挥洒汗水!现在,机械化取代了一切。卫闽已经在旁边向她骄傲地介绍:

  “ 眼下,全国多地进入春耕关键期,各地政府多措并举,力保春耕顺利进行。农业部门抓住小麦起身拔节的时节,开设网上课堂,从种粮补贴政策到农时管理新技术,实用性强的空中课堂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户参与。此外,农户们可以在网上下单预订服务,从浇水施肥到喷药防虫,足不出户就能春管春播。高标准农田正在建设中,将按照每亩3000元的标准,打造自动灌溉示范田,引导农业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我们还将引进无人机水稻条播技术,

  在专业飞手的遥控指挥下,春播无人机在田地上空来回飞行,均匀播撒水稻种子,播完一亩地仅用3分钟时间。这种方式省去了传统育秧、移栽环节,可以直接将水稻种子播种在稻田里... ”

  刘丽莎想起梭罗的《瓦尔登湖》不免有几分感叹那回不去的无忧无虑的旧日美好时光,待听到农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时很快就释然了。这是一个经济发展高于一切的世界,她看着前方在数年前修建的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冒着浓浓黑烟的火车不由想,这是一个象征,从农业小镇驶向工业小镇,这个以出产蚕桑丝、纺织品而出名的小镇,有着省级较大规模的华东山羊交易市场,有着投资6亿元兴建的义务小商品城。但这些产业近几年的效益并不太好,政府已经加大文明古镇的打造力度,往旅游文化上发展。显然,“历史的周期律”再一次发挥作用,政府规划的重点是下一个黄金10/20年的产业:旅游、餐饮、文化、养老、社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