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夏娃的圣经> 第 23 章(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 23 章(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像汉明股份这样的千亿市值的国企大公司,高管是不会轻易出来与券商分析师和投资者交流的,因此邬红梅以前只跟汉明股份证券部的小喽啰比如证券经理打过交道,并没有同高管见过面。她连忙倾身奉上名片,恭维道:“ 久仰几位领导大名,幸会!” 董秘吴大用身材矮胖如弥勒佛,任何人任何时候见到他永远都是一副笑咪咪的模样,他接过名片,哈哈笑道:“ 邬老师客气,我们可是经常听你在财经节目里谈股论金,真人比电视里更漂亮。” 他竖了竖大拇指。高瘦戴眼镜的财务总监何云彬并没有说话,只是接过名片。律师出身的董事鲍明是个脸黑身壮的汉子,他倒是热情地伸手同她握了握。不过初次照面,邬红梅已能大致判断出这三人的性格:吴表面上一团和气,实则为人圆滑世故,鉴于A股已有数位董秘因牵涉进大股东的违法内幕交易而背锅自杀,董秘一度被认为是高危职业,吴这样的万金油不倒翁倒是适合这一职位。何职业性格,为人谨慎寡言。至于鲍,按说律师出身的都比较冷静理智,邬红梅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绝不会像表面显示的这样憨厚,因为他握自己手的时间超过了正常的礼仪握手时间。

  是的,邬红梅获得职场成功的秘诀是——对人性的洞悉,她当初的研报写的绝不比同行的那些资深前辈出色,然而她比他们更清楚在数百家券商大多同质的产品面前能够比拼的只能是服务,不要忘记港股上市公司众人皆知的火锅店海底捞靠的就是——服务。对重要客户的服务她永远都是亲力亲为,这些服务周到而贴心,并且只在客户需要的时候出现,包括比如某公募基金经理的母亲患病需要找某位名医,妹妹大学就要毕业需要实习机会,儿子小升初需要进某一名校,老婆或情人需要美妆或各种奢侈品牌的亲民价格... 不要以为这些服务带有“贿赂”性质,事实上,她的聪明之处在于一切都是阳光的、透明的、合规的,通过增值报告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就像银行在机场为VIP客户提供单独休息室一样。诸如以美妆/服饰博主的名义出了一份深受都市白领家庭主妇喜爱的研报——《化妆品/服装行业专题之一:颜值时代,精致生活》,不仅比较了国外高端、国产线的多款网红产品价格,向大家介绍了多达18道的美妆全步骤流程,还有亲情团购价提供。代销了不少万大服务的服装和化妆品类上市公司的产品,提升了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真是多方共赢、皆大欢喜。这些增值报告囊括了客户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从“房子/学区房篇”到“装修篇”到“ 汽车篇” 到 “ 理财篇” 到“ 婚恋篇” 到“ 双十一剁手篇” 到“ 教育篇” 到 “ 网红小吃店/火锅篇” 到“ 宠物篇” 到 “ 旅游篇” 到 “ 医疗篇” 到 “ 养老篇”,旨在让广大客户在生活中完成从小白到最强王者的晋级,最大程度上将原本只有机构投资者才看的艰深晦涩研报推广成大众也能看得懂的网红研报。分析师感叹:原以为是做分析师,哪知道还要兼任段子手和攻略大师。当然,以邬红梅现在的名气地位,是不需要亲力亲为查资料熬夜写报告的,这些事务性的基础工作自有团队中那些名校毕业的小弟小妹来完成。就像人们看病时爱找的那些年高望重的名医,事实上,在手术室中,他们自己早已不再亲自操刀,自有弟子服其劳。

  她的工作早已从研究写报告转移到研究人,一切的工作都离不开人,都需要人来完成,或者说,都可以找到适当的人来完成。当一个人在职场中明白这一点,恭喜你,你可以晋升管理层了,因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合适的人合适的职位。花一些时间,研究你的上司、客户会让你的工作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邬红梅知道民企的老板并不太理解经济学的那些艰深的术语,所以她汇报给他们看的报告从来都是简洁明了;她同样知道外资企业的客户崇尚专业,所以在给他们的报告中引言和专业术语极多;至于她的上司,她知道他们喜欢喝什么茶/咖啡,喜欢用PPT还是讲稿,喜欢被员工列队欢迎还是打入团队。她有一个小本本,记录了所有客户、上司的习惯、爱好和秘密。不要小看这些细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假如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连夜进攻,那么他就可能获得胜利,可惜他迟至次日清晨进攻,坐失良机。而当苏联还在斯大林统治时期,观察家们如果能仔细分析政治要员们出席宴会的座次安排,他们便能完全知晓接下来二十年俄罗斯的执政局面了。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洲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关联的。互联网联通了人,联通了物,政治家们早就宣称地球是一个村落,尽管英国一直在逆全球化地处理脱欧,然而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将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种植车厘子的农民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在两周内向中国消费者出售了180吨车厘子,相当于约10家中型超市一年的销量,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跨境电商,大企业们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称之为“ 场景构建”或 “生态圈”。 邬红梅也一直小心翼翼地构建着属于自己的包括上司、同事、下属、客户、合作伙伴/政府、投资机构、上市公司、财经媒体、校友群等“ 职场生态互联网络”。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