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忽然说道“末将明白了。”
众人看去。
李信说道“武侯让燕国修建长白关,不就是为了今日?”
“何解?”
李信接着说道“易水乃是狭路,狭路相逢勇者胜,秦为征讨燕国,乃是讨伐不义,燕国为一刺客,乃便落入下层,其心必然不坚,然则,在加上燕国有退路,秦国无退路,这长白关,虽看似坚关雄塞,但无疑摧毁了燕军必死之心啊。”ii
众人纷纷觉得有理。
如果没有这个长白管,燕国在亡国的情况下,必然会是殊死一战,然而现在,明明有退路,为何还要死战。
王贲摇头,说道“末将却以为,李将军所言非全谋。”
王贲道“我秦国立国以来,但凡出动三十万大军,皆以灭国而论,如今,中山之地陈兵四十万,上将军必然是要灭燕的,若是如此,长白关只是起到替我秦国泯灭燕军的抗敌之心,未灭也太局限于眼前,以王贲对上将军的了解,其必然还有大用,如此一看,那易水之战,肯定是无法灭燕!王贲以为,灭燕,还要从长计议。”
幕府之中。
一干年轻的将军纷纷陷入沉思。
ii
对啊,上将军要灭燕国,可是燕国的长白关又是上将军让燕国修的,难道这其中有隐秘?
王翦道“王贲,那易水之战,如何行事?”
王贲早就想好了回答,立刻便说“父帅,诸位将军,燕国本是弱势,而今主动陈兵四十万,可见其急于求战,然而,此中必有机谋!燕军谋划不明,我军灭燕,就说这易水便无必胜的成算,可是,就如今来看,即将大雪,似乎是逼得我军主动攻打燕国,看似大好的战机,如果不加以利用,稍纵即逝,何以如此?今秋不能灭燕,燕国便有了喘息之机稳定国势,到时,其便会死灰复燃,为此,灭燕之战,当分为两部分,其一为易水之战,其二才为定北之战,不可一概而论,而易水之战,重点便在破解燕之图谋,不可顺其心而攻打,否则,必入其瓮中,一旦出现死伤,秦军士气必然瓦解,等明白了燕军的图谋,才能定下战法。”ii
王贲和李信的性格迥异。
加上王贲灭了魏国,如今,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心思天马行空,行为不知轻重的小将,早已是名声赫赫的大将之才。
此番所言,让人觉得其稳中求胜。
王翦笑道“吾儿所言,甚得父亲欣慰!”
李信虽未说话,但也是拱手表示敬佩。
分为两战,其中一战,是易水之战,这第二战,必然是长白关和蓟城之战。
众人议论之间。
只见,帐外一阵拍手。
苏劫道“王贲所言,也深得本侯之意!”
众人闻之,纷纷起立,“末将等参见上将军。”ii
苏劫摆了摆手,对着王翦说道“诚如王贲所言,此战为两战之地,王翦你是易水之战的主帅,本侯此来,乃是为了灭燕而来,这里的军务,既然交给了你,本侯就不便插手,本侯旁听,尔等自行会议。”
说完,苏劫便独自来到了幕府一边的案几,示意众人继续。
众人不由神色骇然,纷纷相互看去。
果然,这长白关有鬼啊,绝对不是他们想到的这么简单,也绝对不是燕国君臣想的这么简单。
见到苏劫道来。
一干年轻的将领,也都纷纷直起了腰。
目不斜视,让苏劫一阵好笑。
王翦也对着王贲问道“那以你之见,可有洞悉燕国在易水的谋划?”ii
王贲继续道“燕国此次大行募兵,易水的地形也并不复杂,无非,两处易水,一处涞水,一处涿地,此为主战场,其凭借为哀兵必胜的兵法道理想要占得首胜,这便是燕军所依仗。”
王贲接着说道“换而言之,若是贲为燕军主帅,如何布兵得以御敌而保万全?”
“燕军合兵四十万,分作三路,守住涞水西,东,南三面,仅此驻扎之势,便一目了然,我军要于燕国对战,就必须要度过易水,再度过涞水,然后赶往涿地,于燕军三路交战,如此,则我军两次涉水之后必然人马疲困,燕国若是乘此时机强攻我军,我军必败,此为地胜,亦为燕军唯一的活路。”
“正是!!!”
辛胜,杨端和,一看面前的地图。ii
在想着王贲的话,如当头一棒。
苏劫微微点头,继续聆听。
王翦迫切的问道“既然如此,那我军该当如何?”
王贲的话,无疑是告诉众人,不管是夜袭,还是其他,只要进了上谷,就要面对三路燕军,燕军若是不出,秦也无可奈何,一旦进入寒冬,秦燕便会出现极大的反转。
王贲清了清嗓门,眼角撇了一眼苏劫,他能想到唯一的办法,那必然就是长白关,肯定是灭燕的关键。
于是说道“易水之战,重点只有两处,其一,将其驱逐,其二,将哀兵之心磨灭殆尽,到时,本就心虚的燕军自然不敢在易水久呆。”
“如何磨灭?”
ii
王贲道“既然上谷,易水,涞水,涿地不能成为进攻之处,自当另寻他处,以王贲来看,此战若要一举得胜,诱他南下,就是我秦国的战场。”
王翦脚步猛然站定,厉声问道“南下乃是亢地,你的意思是,我军想办法前往亢地不成?”
王贲道“上将军,还有诸位将军,请看燕国的部署,主将亲率最大的一支主力,驻扎在西北方,这一大营,距离燕国另外两处大营,有六十余里,距离我军也是最远的,为何最强的一支劲旅反而离我军最远?原因何在?因为,此地最为靠近蓟城,进可攻,退可守,其主力从开始就没打算出来攻打我军,只待我军度过涞水,联合另外两路合击我秦军欲涿地,如此,便你可看出,这一支主力实则以护卫蓟城为第一要务。”ii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