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柱国> 第六章:一入军户深似海,从此军籍伴终生。(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章:一入军户深似海,从此军籍伴终生。(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军人的老婆一般随同丈夫一同据守礅堡。

  平时帮忙放哨,闲时做饭,打水,打扫卫生。

  当然,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种地。

  宣府是大明九边重镇之一,卫所兵70%作战,30%屯田。

  每个前线的士兵分田20到100亩不等,范围就在所在礅的二三里内。

  长城内线全是荒地,只怕土地荒芜无人耕种,没有互相抢田的担忧。

  种子,农具,耕牛一应由卫所自给,产出来的粮食一斗上交军粮,剩下的留给军户自给吃食。

  免除内地运粮的靡费之苦。

  明前期这套制度完美的保障了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中后期却成了大明最大的拖累。

  兵不是兵,农不是农。

  加之腐败严重,土地兼并越演越烈。

  底层军户的日子还比不上佃农。

  一入军户深似海,从此军籍伴终生,脱籍毫无希望,只能任由宰割。

  驻守前线的都是些无门无路的底层军户。

  嘉靖年间,他们的装备和吃食基本上还能保障,万历以后,与乞丐无异。

  指望他们打仗是痴心妄想。

  董家礅小旗叫陆明,是个三十来岁,五大三粗的糙汉子。

  因为吃空饷严重,原本满编10人的董家礅只有六个人驻守。

  六个成年入籍军户,三个妇女(其它家庭成员住在三里外的董家庄)一同挤在礅里,卫生状况让人作呕。

  张苍水刚进去,立马捂着鼻子跑出来。

  李成蹊对此见怪不怪,耐着性子交割手续。

  他们这伙人算是在这里驻扎下来,等待鞑子送上门。

  李成蹊贵为总旗,陆明对他并不客气,一个班兵总旗,地位还不如他这个边境军的小旗。

  你们打仗可以,这里依然他说了算。

  一应人员,装备,吃食概不外借。

  看着这群与乞丐无异的军人,张苍水有种莫名的悲伤。

  这就是大明将士?!

  除了小旗陆明,这些人身上的衣衫破破烂烂,上面布满补丁。几个兵卒除了他们身上表明身份的腰牌与鸳鸯战袄外,没有半点军人的样子。

  三个妇人面有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也好,起码不是面黄肌瘦,蓬头垢面,衣衫不洁。

  李成蹊查看了一下守备情况:

  董家礅守军六人,计有小旗一人,夜不收一人,兵卒四人。

  家具:锅六口,缸十二只,碟十四个,碗十四个。

  火器:钩头炮一个,线枪一杆,大铳一个,三眼铳一把,火药火线齐全。

  器械:每人军弓一把,刀枪一把,箭三十支。

  另有军旗一面,旗杆两根,扯旗绳两副,灯笼三盏,梆铃一副,软梯一架,柴堆五座,烟皂五座,擂石二十堆,牛马狼粪30石。

  李成蹊讪笑着离开礅堡。

  这点东西不值得他惦记,连班兵都不如。

  带着部下在董家礅与董家庄之间唯一的一片林地扎营,休息一阵子后,着手挖掘地窝子。

  也就是那种一半柴草一半在地下的家。

  他们不知道要在这里据守几天,总不能在尿可成冰的野外挨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