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徒弟似乎知道自己说的过火了,便轻叹一声,道“老头,你不要生气,我就是随口一说。”ii
老者依旧没有言语,他只是出神的想起几年前的情景。那时自己刚刚流落到此地,在这山上隐居数月,后因为救了一位不幸困在山上的猎户,从此被山下村民知晓了山上突然多个好心的老者。
所谓靠山吃山,村子时常有一些上山的采药、打柴人,他们也得到过老者的指路甚至是简单的疗伤,过了几个月,老者帮助过的人越来越多,村庄里民风朴素,村民为表感谢,将老者自己搭建的简陋竹屋拆掉了,重修了一座亭观,老者这才算有了栖身之所。
甚至这座原本无名的小山,还被村中一位先生起名归隐山,意指山上有归隐深山的世外高人。
谁知飞来横祸,有一日山下那民风朴实的村子莫名生了事端,灾难骤起,竟是不知为何,村内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原本炊烟袅袅的小村庄竟是几天之内不复存在。ii
老者也是后来得知了此事,而且以他的能力也无法帮忙阻止灾难的降临。
而那曾经被老者救过一次的猎户再次爬上了山,带着他十几岁的小儿子,跪请老者大发慈悲收子为徒。
老者没有思索太久,便一口答应了下来,并不是他看出孩童根骨不凡,也不是因为他真的想要开山收徒,只是因为他看出那猎户身上难以治愈的重伤,已然时日无多。
可托六尺遗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也。
自己算不得君子,受不得百里之命,但是六尺遗孤又怎忍心拒之门外。
猎户叫儿子三拜九叩行拜师里,随后自己也再拜老者,又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位老者是世外高人,有大能耐在,日后一定要尊师重道,认真修道。修成大能耐时,父亲才会回来看你,你呢,专心一点,别想家。ii
然后猎户就转身下山,托付好了幼子,他已然没有牵挂,想来连死在了哪里都难以寻迹,自然是不可能回来探望儿子。
他告诉儿子不要想家,因为儿子已经没有家了,家破人亡。
从那时起,一老一少独守空山,过着隐世的平淡日子。
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四年了,除了徒弟又长高了不少,师父脸上的皱纹又多了些,其他似乎什么也没有变化。
春去秋来,荒山依旧。
可作为到了青春年纪的年轻人,自然是极为讨厌这种一成不变,所以徒弟越来越厌烦当下的生活他。原本以为跟着师父刻苦修行真的能修出大能耐,日后出山去扬名立万,但是事实却让徒弟很失望。ii
没有秘籍法典,没有不世神通,老者教他采药摘茶,教他读书写字,教他仁义理信,就是没有什么神通教他。
他越来越烦闷,也不再那么恭敬,而老者的不争不恼,更是反而助涨了他的叛逆。
不过老者依旧没有生气,他知道自己这个徒儿早就烦透了如今空山之上老少孤守的日子,而徒儿虽总抱怨,却没有真的离自己而去,还日复一日的陪着自己,已然是孝顺了。
倒是老者的确对徒儿抱有深深的愧疚,不知如何是好。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