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战国侠义> 第二百九十一章 决战邯郸(六)(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九十一章 决战邯郸(六)(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忠君爱国,却遭废黜的屈原,本是位“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政治家;

  只因奸臣当道,报国无门,才以写作来抒发情怀。

  成为“业余爱好”后,人们却给他老先生戴上“诗人”的桂冠。

  但他并不只是在花前月下吟《橘颂》、咏《湘夫人》。

  因《哀郢》而痛哭流涕的《涉江》,也留下了《国殇》这样描绘当时战争场面的诗篇,为我们展现了悲壮的一幕:

  “旌旗蔽日敌若云”直叙了敌众我寡的形势;

  但身披犀皮甲,手持吴戈的将士们,却仍然冒着纷纷落在身边的箭雨,争先恐后的杀向敌人。

  阵势冲乱了,两车混战;

  战车相撞,轴断轮碎,左边的马死了,右边的马负伤;

  双方短兵相接,指挥官挥舞玉槌,猛击催征的战鼓,直杀得天昏地暗,神怒鬼愁;

  牺牲者的尸骨,东一堆、西一片地散弃在荒原田野上……

  这不是专为一次战争而写的,无论哪一位战神都在重现类似的画面,何分古今中外?

  壮乎?悲乎?

  壮烈与悲哀本就是连体孪生兄弟。

  魏军已经筋疲力尽。

  久经沙场的秦军却像嗅到胜利气息的猎狗,更加疯狂;

  嚎叫得让人胆战心惊,凶猛得让人难以招架……

  突然,战场的一面响起疾风骤雨般的鼓声。

  迎面招展的帅旗上绣着斗大的“信”字;

  旗下信陵君顶盔掼甲,手挥长戈,骑着心爱的黄骠马,飞驰在全军的最前边……

  不需再做任何动员了!

  几百辆战车,几万名将士,齐喊杀声震天地。

  车轮滚滚似雷鸣,紧随着信陵君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秦军。

  朱亥的部队不禁精神一震,把伤痛、饥饿、疲乏刹那间全都置之度外;

  与援军一同猛追猛打,十几万秦军竟被逼回营内。

  信陵君亲自参战,使秦王的神经也紧张、兴奋到极点:

  他对信陵君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坦率地说,最初范雎向他介绍时,他根本没把这个“贵公子”放在眼里;

  只是为了照顾丞相的“面子”,也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才同意以“招亲”的名义诱骗信陵君来咸阳;

  从青鸾公主因倾心而私放信陵君后,他才意识到这个“贵公子”不但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还真是“人中之雄”,的确应该另眼看待;

  直到“窃符夺军”,尤其是朱亥的前锋突从天降,给秦军以沉重打击后,他才把信陵君当做自己的敌手。

  然而,秦是“常胜之国”。

  尽管也曾有过几次战败的记录,他都已从中找出了根本的错误和教训,认识到都是原于“轻敌”。

  这一战,是他亲自“坐镇”,不但是不能败,他也相信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秦军的实力,必能灭信陵!

  虽然王龁的十几万人退回营内,秦王还是予以谅解:

  经过近五小时的血战,这些人已经疲惫不堪,自然挡不住信陵君亲率的生力军,可以下去休息。

  其实他早已料到信陵君一定会率军援救朱亥部队,所以早就为信陵君专门准备了二十万气力充沛的第二梯队。

  你魏军再勇猛,此刻最多也超不过六万,己方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再创一次“长平大捷”有何难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