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战国侠义> 第三百七十四章 国破家亡(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七十四章 国破家亡(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第二天清晨,大家看到的是信陵君身着冠冕袍带,威严地坐在堂上。

  两位夫,各依在他的身边。

  公元前二四三年,信陵君病逝。

  噩耗传出,男女老少哭声遍野,各国辍朝,天下缟素。

  送葬那天,大梁城内外,街巷村落为之一空。

  十几、几十万人赶来,与公子做最后一别!

  邯郸,小茶棚里,薛琦、毛远置酒相对,点头微叹:

  “公子去了,你我老矣,在这茫茫尘世上,还能再寻觅几次知己?

  何不从公子游于地下?”

  举杯笑视,仰药而死。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走四方!”

  代代英雄,因势而起叱诧风云,随着时间的消逝,又烟消云散。

  但他们的精神却贯穿于历史,前后衔接传承。

  虽然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历史却要以“英雄”的闪光点所留下的轨迹来展现过去。

  大江东去,淘不尽千古风流人物,后人感慨前人,转瞬间,“时人”便成为古人。

  后浪滚滚继前浪,延续成永无止境的历史长流,所以唐初诗人陈子昂才抒发最为现实的千古一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其实,涕下大可不必,苍苍众生,哪能都成为英雄豪杰?

  重要的是“一个人”应该在自己所处的“现实”这一区间,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使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少些遗憾,也就是最佳选择了。

  魏安釐王没能亲自去与弟弟告别,因为他也卧病在床,奄奄一息。

  信陵之死,对他是一个安慰,因为可以让他放心的吐出最后一口气了。

  但秦国却不想让他心安,信陵君死后不久,就又派蒙骜收回西河;

  捎带连拔酸棗(河南新乡)等二十余城,编为秦之东郡。

  十八年后,公元前二二五年,王贲决河水灌大梁;

  三个月后城破,秦军入,擒安釐王的孙子魏王假,魏灭亡。

  秦王政此时已除掉吕不韦完全掌握政权,多次参加扫平六国的战斗。

  灭赵后就曾入邯郸尽杀与他外祖父家有仇怨者。

  王贲攻大梁,他又来亲自督战,城破后,为了报复两败秦军之仇,他下令屠大梁鸡犬不留。

  魏安釐王自以为除掉信陵君这个心腹大患,就可以保证子子孙孙永保王位。

  却没想到得到的结果是国破家亡,子孙灭绝!

  在大屠杀中,信陵君一个年幼的孙子被乳母抱着逃出大梁,藏在乡下。

  不幸遇到一个信陵府中的门客,这家伙当官后已经腐化坏了良心。

  他认识乳母,当然知道孩子的身份,就劝说:

  “秦王有令,献出信陵君子孙者,赏千金,藏匿者灭三族。

  你总不会傻到弃千金而求灭门吧?

  现在魏家已是家破人亡,没必要再给他们冒险卖命了,还是替自己多想想吧。”

  乳母朝他脸上唾了一口:

  “当年公子以兄弟手足相待你们,门下客尽称侠肝义胆。

  怎知里面却混杂了你这样丧心病狂的败类!

  我虽是妇人,却听说见利而叛上为逆,畏死而弃义为乱。

  怎可因利赏畏死而送掉孩子的性命?

  你这逆乱小人给我滚!”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