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战国侠义> 第五十五章 良言相劝(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十五章 良言相劝(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丢掉这十六城,魏国的首都安邑便完全裸露在秦军的攻击范围内,毫无屏障保护。

  但连续惨败后魏王已没有回旋的余力,直到这时他才流下悔恨的泪水:

  “悔不听座叔之言!”

  不久,魏便迁都大梁,即今开封一带,所以后又称魏为“梁”。

  从此,魏彻底失掉“霸主”地位,一蹶不振。

  反之,秦得这十六城,不仅扩张了领土,更重要的是这里又成为秦军东进的基地。

  以函谷关为依托,不但随时可以攻打“三晋”,也为向其他各国用兵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而使秦的威胁日甚一日的笼罩在关东各国的头上,已成为势将攫取天下的“西方之鹰”。

  秦孝公没有忘记商鞅的功劳,封之以“商於”之地十五城,赐予“商君”的荣誉称号。

  这是当时秦国的最高奖赏,准确地说,从这时起,他才可以叫“商鞅”。

  商鞅此时已官居“左庶长”,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他的事业和地位如日中天,已达到辉煌的顶点,他的威名,甚至可以用来镇唬夜啼的小儿。

  这时他才五十一岁,正是年富力强、踌躇满志之时……

  立功受封后,商君摆酒席大宴宾客。

  席上,阿谀奉承之言滔滔不绝于耳,商鞅也一反常态。

  喝的醉醺醺的高谈阔论,哈哈大笑,显得异常兴奋,满座中,只有赵良默默无言。

  散席后,赵良陪商鞅回到内书房休息,看他仍是一副飘飘然的神态,忍不住问:

  “老师,听了那么多谄媚之词,您有什么感受?”

  “谄媚之词?”

  商鞅笑了:

  “不错!这些小人的确向我灌了不少米汤。

  实际上,他们的歌功颂德却还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述出我对秦国的贡献。

  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并不理解我的工作对秦国未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所以他们是‘小人’。

  赵先生,您比他们的认识应该更深刻吧?

  如果由您来评价我,会使用什么词句?

  肯定不会谄媚恭维拍马屁吧?”

  商鞅的语气中已透出不满,但赵良却没因而转变态度,语气更加强硬:

  “对!我与他们当然不同,他们为的是讨你的欢心,我则是要您清醒地认识自己!”

  “您认为我糊涂?”

  商鞅有些激动:

  “别看喝了许多酒,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为了秦国的繁荣强盛,我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使秦的今天远远超过穆公时代,请您公正评判:

  我比五羖大夫如何?”

  (百里奚曾在楚国为奴,被秦穆公以五张公羊皮为代价赎买到秦国,因而被人称为“五羖大夫”。

  他任秦国左庶长时,辅佐秦穆公两定晋君……晋怀公、晋文公。

  是秦国历代中的名相,所以商鞅要同他比。)

  赵良苦笑一下:

  “常言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但我若实话实说,您肯定不爱听。

  您为秦国做的贡献确实很大,我也不否认,跟百里奚,就别比啦。”

  商鞅忽然笑了:

  “我一向拿你当知己的朋友,从不分彼此。

  刚才还气势汹汹,这会儿怎么又吞吞吐吐,难道还真怕吃了我被杀头不成?

  我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有什么就痛快说吧。”

  赵良也笑笑:

  “道理好懂,照办却不容易。

  过去我为您出谋出力,无论对错您都能容忍,是因为知道自己需要帮助;

  如今位居‘左庶长’,受封十五城,被尊为‘商君’,功成名就,志得意满,这逆耳之言怕是听不进去了。

  我岂惧杀头?

  但说的话您听不进去,起不了作用,不如不说。”

  商鞅叹口气:

  “说吧,我洗耳恭听,骂娘也行,真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