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兄搞‘合纵’,秦王已把我们姓苏的恨苦了!
连去做生意都想办法刁难,您还要我去策反,岂不是耗子钻进猫嘴里,自投死路吗?
您饶了我吧。”
孟尝君不肯饶他:
“苏氏辩才冠于天下,此事非先生末可,确实很危险,但您没听说过‘置死地而后生’吗?
没有危险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您的才能,去吧。”
孟尝君又向齐王提出一个问题:
“楚、魏若是怕因伐宋而触怒秦国遭到报复,所以不敢出兵呢?”
愍王斩钉截铁地表态:
“告诉他们,灭宋后三分其地,秦如报复,我倾全国之力去救援。”
有了这样的保证,孟尝君放心了,通知楚、魏出兵。
魏芒卯、楚淖齿各率十万大军进入指定地区,与齐军分进合击。
宋军几乎未做抵抗,宋偃虽力大,但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也只有束手被擒……
讨宋的消息传到咸阳,秦王立即调兵遣将准备增援,正在这时,苏代求见。
秦王好生奇怪:
“苏先生,你是夜里走错了路也不会摸到我这儿来呀,莫非是活够了想让我帮你解脱?”
苏代嘻嘻地笑:
“臣没活够,还正在寻求‘长生药’呢,臣到咸阳是给您报喜讯、领赏钱来了。
您听了要是不高兴,再以臣血衅鼓也不晚。”
“喜从何来?”
秦王希望他胡说八道,杀他就更有理由。
“宋偃乃一勇之夫,虽力敌百人却头脑简单,又刚愎自用、失掉民心,成不了大事,绝不是三国联军的对手。
但齐王为人既暴且贪,缺仁少义,不得志时会装的彬彬有礼、热情大方;
一旦事成,就把人一脚踢开。
您想,灭宋后他岂容楚、魏和他共享其利?
二国受欺,必转而事秦,则您虽失弱宋,却可坐收二国之利并能击败齐国,岂非大喜事?”
秦王的思路果然被他引导到日后各国关系中来,不禁说出:
“那就不去救宋?”
“对!秦若出兵,他们就会团结一致攻打秦,而不再内讧。
对您来说,是有害无利吧?”
秦王点点头,忽然拱手:
“谢谢苏先生的指教,真该赏你。”
苏代笑了:
“不是‘应该’而是‘必须’,我跟您没交情。
一个商人不为钱,怎肯做这弄不好就赔进脑袋的买卖?”
苏代完成了孟尝君交给的任务,却也使秦王认识到事态发展的趋势并不有利于齐。
但也怪不得苏代,因为一切后果都是愍王咎由自取。
战后,芒卯、淖齿向孟尝君提出履行诺言,愍王果然要“食言而肥”。
但这种话他说不出口,须由夷维子这种人“代言”:
“伐宋之事,由齐主持,楚、魏不过是以偏军起配合作用,凭什么也要分一份?
给他们点儿战利品就不错啦!”
当初,二国出兵是由孟尝君邀请,齐王的许诺也是由孟尝君转达。
现在要变卦,岂不是把孟尝君陷于背信弃义之中?
以他的性格,怎能忍受这种耻辱?
一怒之下,拍案而斥:
“你这无耻小人!净出这种陷大王于不义的坏主意!
今对楚、魏食言,日后还怎么号召天下?
大王,咱们不可因小失大呀!”
愍王笑嘻嘻的劝慰孟尝君让他消气息怒,夜里却派重兵围住孟尝君的营帐。
同时让匡章等打着秦军旗号,分头袭击楚、魏二军。
淖齿、芒卯毫无防备,溃不成军,损失惨重,仅带少量残兵逃走。
孟尝君知道有变,为时已晚,一夜没睡。
第二天查明情况后,几乎拔剑自杀,却被冯谖等劝住:
“良禽择木而栖,齐国呆不下去了,可以到别处去嘛。”
不用收缴,孟尝君自己把相印送还齐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