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战国侠义> 第九十五章 愍王之死(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十五章 愍王之死(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齐愍王灭宋后,气焰之盛、如日中天。

  秦王投其所好,与他约定,同称“东、西”二帝,他欣然同意,过了一段“天子瘾”。

  孟尝君为齐国着想,派人问苏代:

  “你们苏氏兄弟与齐两代交情,就忍心看着他成为众矢之的吗?”

  看在孟尝君的面上,苏代去劝齐愍王:

  “改朝换代是件大事!

  周天子虽然势弱不及一附庸,但乃号为天下‘共主’。

  所以七国攻战,终不敢及周者,都怕担一个‘篡逆’的恶名,被天下视为仇敌。

  ‘出头的椽子先烂’,你何不让秦先自称帝,独受天下之骂。

  等大家都已适应后再称帝不就稳妥了吗?”

  愍王一想也对,就宣布取消帝号。

  秦王一看风向不对,也自动取消帝号。

  于是天下仍然维持七个“王”的局面。

  孟尝君任魏相后,果然韩、赵、燕、楚,连秦都派使者来庆贺。

  魏的国际地位骤然提高,趁此机会,孟尝君向各国表示希望能“友好”相处。

  看在孟尝君的份上,大家都表示同意。

  秦看孟尝君的“人缘”好,也怕攻魏激怒他,再惹出“合纵”的麻烦,所以也与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在这相对和平的环境里,孟尝君抓紧时间调整国内政策,促进生产、繁荣经济。

  人民生活有了保障,魏的综合国力猛增。

  但在战国时期,“和平”永远是一个短暂的“相对”。

  一个新的“合纵”联盟形成了,但目标不是对秦而是对齐。

  在信陵君的帮助下,燕太子平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复国,是为燕昭王。

  为了报仇,他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建黄金台;尊郭隗为傅;

  卑身厚币招纳四方贤士,内积实力、外联各国,终于拜乐毅为帅,统五国联军连下齐七十余城,几乎灭齐。

  “东帝”愍王则被派来“援救”他的楚将淖齿钩住他脚后上的筋,倒挂在房檐下“号呼三日而死”。

  在这三天里不知他是否想过,如果孟尝君在,他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吗?

  尽管孟尝君不希望看到亡国的惨状,但愍王造的孽太多了。

  他无法阻止各国挥起复仇之剑,终于在忧虑中病死于魏国。

  他死后,门客散去不少,冯谖等则留在信陵君府中。

  冯谖汲取孟尝君的门客涣散如沙、不能凝聚成一股力量的教训。

  他向信陵君提出要在门客中建立准军事组织。

  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编成“外勤”、“内务”两大部分,由上到下形成建制。

  按“兵法”要求进行训练。

  由于门客中都有一定素质,组织起来后蕴藏的能量,比普通军队要强几倍。

  从信陵君步入政界,一切活动都是以对抗强秦为目的,这支队伍在他后来的抗秦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以后信陵府收留门客便开始有选择。

  对那些贫而无能的人,可以在生活上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留在府中。

  冯谖虽是这支队伍的具体组织者,却不肯安坐府中当高级指挥,陪信陵君指天画地、谈古论今。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汇总、分析部下收集的国内外各种情报,密切注视势态变化。

  他自己也经常外出去做广泛调查。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