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杨元钊不管这些,杨悦索性就全套给做了,不外乎是调配一些肥料,在特定的时间施肥,耗费稍稍比较大的人力,在他看来,这毕竟是棉花研究的一个方向,如果这个方面获得突破,对于未来大面积种植的棉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杨元钊放下了一大半的心事,这个任务有可能完成,哪怕要等两三个月,也是可以接受,放下了这个任务,另外一个任务科技研发的任务,暂时也没办法完成,带头人是有了,可是高级研究员,听着就感觉是很高级的名词,天知道杨悦的水平,如果不成为学科带头人,他能够当上这个高级研究员。
可惜没有任何参照物,只能够等待,哈比从欧洲和美国归来,带回来一批农学家或者科学家才可以。
现在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三酸两碱的重化工厂的问题了,在上海和天津,分别得到了一些资料,分别是两个作坊式的盐酸和硫酸工厂,硝酸没有,硝酸是军工产业的重要基础,硝酸的产量,几乎就代表着这个时代炸药的产量,哪怕是租界地区,都没有多少个硝酸工厂,倒是两碱,在天津和上海,分别有一个稍稍大一点的工厂,合不合标准不知道,总体来说,是机器操作的,比作坊式的强一点。
可惜,连进口回来什么样的设备,他都不知道,何况是做出准备了,倒是有一点,他可以考虑一下,那就是硝酸的工厂,这个可以有。
硝酸,从炸药发现之后,特别是现代炸药发现之后,硝酸在军工的很多领域之中,都有作用,无论是发射药,炸药,还是鱼雷,水雷之类的,都离不开硝酸,所以,各国对于硝酸的生产设备,也控制的极为严密,能够生产它的国家,也不约而同的对其他国家展开禁运,这点从武汉,天津,上海三大工业城市,庞大的租界,都找不到一处硝酸的工厂,甚至连作坊式都都没有,就足见他的严密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硝酸合成,基本上是来源于天然硝石的提炼,整个世界的硝石矿,是重点的争夺资源,中国的硝石产量极低,即便是想要,恐怕也只能够借助着人工销田,这玩意,污染大不说,产量说是不低,管理难度非常的大,供给一两百年前的低烈度战争还可以,对于动辄就是万吨,甚至是十万吨,百万吨的超大规模现代战争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的。
好在,硝石矿中国没有,硝酸的制造工艺也不全,可是杨元钊还真的知道一条硝酸的制作方法,其实这个方法,也跟一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战时候,德国挑战整个欧洲,陆军占据了相当的优势,可是海军上面,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主力舰比德国多上一倍,虽然借助着无限潜艇战,德国对英国运输进行了巨大的打击,可是代价却是,德国的军舰都一艘不能出了北海,更别说普通的商船了,欧洲和本土,没有足够的硝石资源,让德国的军国顿时跟不上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