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钢铁时代> 第一百六十二章 山西新军(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六十二章 山西新军(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
  

  王金铭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之前只是局限于经历,没有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现在有了杨元钊的提醒,就豁然开朗了,没有多说什么,可是心里已经下了决定了。

  接下来,王金铭不再提新军的事情了,杨元钊也当然知趣的没有多说,不知道怎么的,就谈起了同盟会送过去的人员,杨元钊很是听到了一批名人,甚至其中的几个,还是黄花岗起义牺牲的那些,杨元钊心中感慨,这些优秀的革命者,如果能够学到一些军事技能,会不会在黄花岗起义之中,就不会死,想了半天,杨元钊最终还是没有一个答案,这个时代的清廷,已经处于衰落的边缘,却也不是二把刀的革命党人能够推翻的,如果不在新军之中,尽可能的扩大影响力,革命只是依靠几个人,几十个人,根本就不会有大的改变。

  中国革命,在国外看来,有些像是一个笑话,没有一个可以鼓动的阶级,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是一群热血青年和众多的野心家,依托着清末复杂的背景之下,这才勉强的达成了革命成功,这样的革命后果巨大,接下来将近20年的战乱,纷杂的主义和路线问题,让中国失去了最为关键的20年,到了二战时期,列强们基本上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产能和科技水准,超越了中国太多太多,别人战舰大炮坦克,中国,甚至连步枪都生产的磕磕绊绊的,怎么能够不挨打。

  感慨了几声,询问了这些进步青年的表现,王金铭似乎非常满意,这些青年人,有一股朝气,有一股锐气,更重要的是,拥有者信念,哪怕是身体素质,比不上普通的农民,却也迎头赶上,现在已经成为营内的核心。

  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在旧式的军队之中,不明显,士兵就是炮灰而已,可是在新式陆军之中,文化决定着眼光,也决定着发展的层次,越是到了高级的程度,文化的重要作用,就凸现出来。

  一番畅谈,王金铭说的多是东北方面的事情,除了军队上面的,还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东北此时,经过了闯关东和东北民众们不懈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根基了,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城市带,现在已经有了大城市的迹象,市民众多,甚至拥有简单的工业。

  当然了,杨元钊也向着王金铭介绍包头的发展,王金铭是少数几个知道包头这边情况的人,可是那都是浮光掠影的,现在,杨元钊亲自介绍之下,王金铭这才知道,小老弟当年所说的,建设一个中国的鲁尔,是真的是踏踏实实的来做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四个大规模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成品了,还有一个投资巨大,可以说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大的纺织集团,别的地方,可能要三年,甚至五年才能够发展到这一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