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有两个军校影响深重,一个是保定军校,另外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几乎影响了20年代之后30年时间,两党的众多高层,高级军官,都有在其中学习的经历,至于更早的保定军校,走出近代不少的将军,甚至后面的黄埔军校的教官,不少都有保定军校学习的背景。而保定军校的创始人,就是陆士三杰之中蒋百里,号称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
可惜1909年他都去邀请了,三杰之中,唯独蔡锷一人在国内,他正在江西练兵,他也通过晋商的渠道,去邀请他过来主导新军,蒋百里和张孝淮,他们正在德国留学,为了邀请他们,通过哈比的关系联系了,这都过去了快一年多了,还是没有什么消息,杨元钊就准备放弃了,只道自己的小庙,容不下这么三个大佛,没想到,三人居然联袂而至了,难道三个人是约好了。
事实上,三个人还真的是约好的,包头从武汉劝业会开始,就扬起大名了,可以说,在中国整个民族工业界,成为了一盏明灯,来参观的络绎不绝的,这样的名声也传到了江西兴办新军的蔡锷那里,蔡锷在江西呆的不算太舒服,相对于东南沿海,江西的基础条件不好,新军能够拿出来的经费非常的有限,一协的新军,最多就是保证了枪支,连人员都不齐,这些枪支也不都是新式步枪,甚至连老套筒都有,这是各地新军基本上同样的,没有足够的经费,又急于拉起队伍,一定程度上,新军只是一个架子,别说跟列强军队相比,跟北洋相比,都相差巨大。
蔡锷是何等骄傲之人,江西既然不合他的意思,那就去别处,不过辗转广西,也同样如此,前段时间云南邀请他过去,也有些动心,毕竟是熟悉的地方,还有一些老上司,可是这个时候,包头的传闻出现了,关于包头,早在前年的时候,就有邀请,只不过,在蔡锷看来,江西堂堂的一省,新军的兴办都这么的困难,包头口外这样的荒僻之地,能够兴建出来一个营,就不错了。
量力而行才是根本,谁知道,口外如此荒僻之地,居然是一个协,有些太不自量力了,难不成是跟清廷高官贿赂得来的,这样的部队,有什么好去的,当时他直接的把他丢在一边,转而接受了广西的邀请。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包头已经大大的有名了,包头造已经逐步的在南方开始流传了,无论是基础生活用品,还是布匹,特别是专门印染的细布,比英国的布更加的精良,最关键的时,这种布,他的价格很实惠,对于一般富庶家庭,足以购买,比英人的最少便宜一半以上,顿时,挤占了英人的市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主流,这样的一个的地方,这么庞大的现金流,应该是有资金支持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