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钢铁时代> 第三十六章 钢厂之伤(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六章 钢厂之伤(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
  

  杨元钊心中苦笑,却说不出话,罗布特话语,如同机关枪一般,斜眼看看其他的几个官员,他们似乎没有听太懂,在罗布特的抱怨之中,杨元钊开始明白,原来,汉阳铁厂最大的问题,已经发现了,就是的矿石跟炼钢炉不适合的问题,汉阳铁厂所用的铁矿石,硫的含量比较高,不太适合这个设备的生产,而解决方案,他也已经总结出来了,在罗布特看来,只有两个,那就是更换铁矿石,或者重新投资,兴建新的铁厂。

  不得不说,罗布特是一个的很老成的工程师,他潜心的研究,也算是找到了汉阳铁厂的根本问题,后世研究者在研究了汉阳铁厂的情况以后,最终的结论是跟他一样,一个英国的中级工程师,能够做到这一步,这点很出色,可是这样的意见,在杨元钊看来,注定是要被否决的。

  更换矿石,说起来容易,却不现实,换做欧洲,做到这一点,无非是增加一点的成本而已,这个成本,对于一个大规模的炼钢厂来说,可以承受,只要矿石的品味足够好,后世全球化大生产,中国的钢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的根源就在于,在全世界的范围之中,进口铁矿石。

  后世是后世,那是建立在地球村,和全球一体化的交通情况之下,对于交通不发达,就算是铁路也只是轻轨,刚刚建成的中国而言,谈何容易,要知道,中国的大部分的铁矿,都是贫矿,即便有适合的,也远在千里之外,在杨元钊的印象之中,中国唯一的富矿,也是唯一适合汉阳铁厂的矿石,应该是远在海南岛,这个距离,足以让炼钢的成本增加道无法承受的程度,所以,更换矿石是不可能的。

  这一条路走到了死胡同,那就只好选择另外一条路,可是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更换的炼钢设备,可是这个是一个更大的死胡同,矿石的更换,不过是代表着成本的上升,可是材料等的更换,却代表着推翻之前的全部投入,汉阳铁厂从兴建到现在,整体的投入最少要超过2000万辆,这不但是巨大的浪费,也代表着对之前官员的功绩的否决。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哪怕是在后世,官员们已经立下的政绩,等闲也不能推翻,更何况是这个时代,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主导者之一,入主军机,位列中堂,哪怕是现在,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否决他的这个政绩,那不亚于结成了生死大仇。

  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或许在欧洲,或许在美洲,有根据矿石的种类和特性,设计和兴建炼钢炉,这是必备的,哪怕这个设计工作,花费的就是天文数字,对于任何一个炼钢厂来说,也是一个必须要投入的花费,这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浪费。在中国,这个贫瘠和落后的地方,这种想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先不说有没有人看出来,这笔钱的重要性,即便是有人看出来的,他的选择也是贪掉这笔钱,而不是把这笔钱放在设计和调查论证上面。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