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钢铁时代> 第四百四十一章 汽车的出现(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四十一章 汽车的出现(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
  

  当然了,杨元钊甚至可以通过一体机,制作出真正可以应用的超轻铝合金,借助着铝合金对现有的发动机,甚至是宝马999发动机进行改装,这样的发动机,在推重比等方面,远比这个时代原始的发动机强大的多,飞行速度和载弹量也强大很多,恐怕会拥有初步的作战能力。

  三个方面,完成了初步的研究,捋顺了其中的设计,要达到实质上,甚至是工业生产,还需要很多的研究,杨元钊来到了新成立的动力实验室,关于实验的任务,已经分配下去了,现在的实验室,一共有工程师的37名,其中的35个,是从欧美那边招聘过来的,对于此,杨元钊也很无奈的,中国在工程师和研究者方面,只有零星的人员,这是300多年的历史造成的,虽然他大力的投入,向国外留学,但是要派上用场,需要时间。

  知识代表着力量,杨元钊很清楚未来科技的发展,会是多么的快速,没有一个庞大的基数的情况之下,才能够真不去的诞生各种尖端的人才,推动着整个科技,快速平稳的发展。

  杨元钊很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每一个研究员的身边,都跟着大量的助手和学徒,对于这些外国研究员,也没有之前的那种藏着掖着,藏着掖着不能解决问题,首先放开的,就是包头最强的这个发动机领域。现在研究所的这些技术,不是什么特别先进的,抛开了材料上面的领先,其他的设计方面,最多让现在的发动机技术提升一倍,比例虽然很可观,可跟包头新材料和后世的布局方面比起来,还是差了点,包头这边,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37名工程师,还有6倍学徒,他们之中,或者是在西北的工科学校之中,经过了2-3年的培养,成长起来的技术学生,或者就是一些聪明懂得知识的技术工人,甚至还有12个从外国留学回来,学习工科的学生,这些,才是未来的,整个中国动力的翅膀的,暂时他们还排不上用场,只能够在外国的工程师的命令下,打打下手。

  “杨先生,第一台发动机的样机已经生产出来了,现在,正在试验,你过来看看吧!”一个金色头发的欧洲人,大声的说道。

  他是汽油机小组的负责人,他的发动机,也是最成熟的,杨元钊几乎把材料,每个地方所使用的东西,甚至连简单的工艺,也都告诉了他,这不,才3天的时间,就制作出第一个汽油机。

  在整个动力实验室的一角,一个看起来很丑陋的发动机,而且是水冷的,正在轰鸣着,汽油在发动机之中爆燃,推动者发动机不停的转动的,看着计数器,杨元钊大声的问道:“马力多少了。”

  “极限的马力超过了105马力,现在基本上稳定在97左右。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