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黄天之世> 第七百三十四章:内阁制、三府六部。(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七百三十四章:内阁制、三府六部。(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81中文网
  

  不过许安现在已经种下了种子,学坊的学生越多,这种子生长的便越快,便越发的茁壮,越发的有力。

  等到其萌发生长之后,长成了正在的大树之后,一切都将会被改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没有思想作为先导,很多事情是难以实现,因为它完全脱离了实际。

  只有思想的解放,才能最终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政治制度。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新的社会制度将会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不过,现在明显还没有到时候,所以许安在等,一直在等。

  只是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那一天的出现。

  许安走到座椅之后,将手撑在椅背上。

  贾诩和许攸两人手执着笏板,站在了正殿的左右两方。

  “宣,百官觐见!”

  徐鸿站定,高声喝令道,其声音洪亮,顷刻间便已经是传遍了大殿。

  很快宣召的声音在殿内重复响起,殿外也响起了宣召的声音。

  太平道开国,许安废除了汉庭原本的很多制度,也废除了陋规。

  古代臣子觐见皇帝的时候,不能大步向前走,必须小步快走以示对皇帝的恭敬,即趋。

  后世的权臣大多都有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等等特权。

  佩戴武器自然是不允许,但是许安允许所有人入朝不趋,穿履上殿,这两件事不再作为特权赐予,而是作为了常态。

  宣政殿正殿,殿门大开,宣召声传到了前殿。

  前殿百官应召而来,很快便已经抵达了正殿的殿门。

  太平道一众重要的将校官员在阎忠和龚都的带领之下走入了正殿之中。

  许安抬头看向殿门,站在了原地。

  “参见君王。”

  一众官员将校皆是微微躬身,双手作揖,举起了手中的笏板,向着许安行了一礼。

  许安还废除了“臣”这个称呼,“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属皆从臣,因而废除。

  许安也是同样回礼,绕了座椅一圈,这才坐了下来。

  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中国古代大臣朝见君主时,用来记录君主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君主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

  《释名∶“笏,忽也,备忽忘也。”

  《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有些时候笏板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挡住自己的脸,上朝面见君主眼睛要望着笏板,而不是直视君主,以此表示对君主的敬畏。

  不过这样的礼节自然是被废除了,笏板的作用也只剩下了礼仪,还有备忘的功能。

  宣政殿内一众官员手执笏板,站于正殿之中,他们的眼神都汇聚在许安的身上。

  太平道建立的明国,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直视上官,还有什么仰面视君,便是有意刺王杀驾的陋规。

  大部分的跪拜礼都被许安废除了,至于为什么还有一部分的跪拜礼没有被废除,这自然是要看场合,毕竟祭祀的时候不跪拜,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还有便是汉时多是跪坐,有些跪拜礼,其实就是相对而坐之时的礼节,跪坐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许安并没有想要强行废除这样的生活习惯。

  “国家能立,其功在诸位,功在军众、百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当以法治国,以律治国。”

  许安面对殿内的百官,朗声道。

  许安的话音刚落,一旁身穿着鹰狼服的张季手捧着一封诏书,送呈到了阎忠的身旁。

  阎忠驾轻就熟的接过了诏书,随后走到了台阶之下,面对着众人站立。

  原来基本每次重要的文书宣布都是由阎忠宣布,虽然阎忠现在是凉州牧,但是许安还是习惯将文书交给阎忠。

  汉时文武不分家,但是太平道内实行九品分级制,已经实行了文武分离。

  明国武官等级共分九品。

  一品:上将军“作三军,谋元帅”。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