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黄天之世> 第六百四十三章:高筑墙,广积粮(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百四十三章:高筑墙,广积粮(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雅文小说81中文网
  

  “一旦袁绍灭亡,交州、益州必然也不会再置身事外,刘焉和士燮若是也臣服,到时候陈都朝廷便收取十州之地,孙坚届时挟大势席卷天下而来,士气如虹,军势鼎盛,我军必然应对艰难。”

  “而且。”

  许安顿了一顿,话锋一转。

  “其实这样一来,和我们之前的筹谋相比,其实要更好。”

  许攸眼神微动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许安,他不知道为什么许安突然这么说。

  眼下这个局面,明明是被迫加入对孙坚的战争之中,不能再置身之外,也无法夺取幽州,无法攥取最大的利益。

  许攸心中一动,转头看向贾诩。

  果然,贾诩的脸色平静,显然是没有因为刚才的签订盟约的事情受到太多的影响。

  他想起之前和田丰交谈之时,似乎贾诩和许安两人低声交流了一会。

  “泰山黄巾军足有二十万人,其中有战争经验的老卒不下万人,昔日攻略济北国,数万兖州军都铩羽而归,但是现在他们孤悬于四州之地,这一次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将他们接引过来。”

  “泰山黄巾军若是能够进入并州,进入我军统辖范围,无疑将会是大大的振奋我军士气,提高我军的威望。”

  此前四州黄巾军入并州,当时一众黄巾军的军卒和将校皆是备受鼓舞,士气高昂无比。

  最为重要的这四州信奉太平道的百姓为黄巾军也改善了并州等地的环境,他们大多数人信奉太平道,正是因为他们的缘故,并州原本很多不信奉太平道的人都开始慢慢转入太平道中。

  泰山郡的那二十万泰山黄巾军可以填补入关中地区,填入应天郡内,填补原先那些豪强世家出走的一些空缺,作为长安的屏障。

  而且泰山黄巾军整编的话,恐怕可以整编出上万人的精兵,许安有信心只要经过半年的训练,让他们穿上武备便可以成为一支精兵。

  虽然比不过黄巾军中的锐士和武卒,但是绝对要比普通的部曲要强。

  冷兵器时代,经历过刀枪洗礼的军卒和没有经历过刀枪洗礼,没有经历过战阵的军卒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

  枪械普及之后的战争,很多时候都是远距离的交锋。

  士兵射杀了敌人以后,心中都难免会出现问题。

  很多经历过了战争的老兵都有着战后创伤应激性精神障碍,严重者甚至没有办法过正常的生活。

  现代战争的士兵都如此,冷兵器时代的军卒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敌人直接死在自己的眼前,甚至很多都不是立即毙命,自己的袍泽死在了自己的身旁,死亡的威胁萦绕在头顶。

  在战场之上,一万名老兵的价值和作用,远远要胜过十万名新兵。

  之前四州黄巾军有过战阵经验的老兵被整编为了“四州营”。

  之前出征凉州,四州营也有颇有建功。

  宣教司旗下的报社在各地都已经建立,配合着宣教司下属的文艺队还有太平道的符祝,在各地有了一定的影响。

  这一次接引泰山黄巾军入关中,可以安排宣教司让报社,文艺队以此为要点大肆宣传。

  以此宣传黄巾军,借着这股东风,只要宣传得力,加上后续的公审和诉苦大会,到时候关中之地的民众必然将会有很多人信奉太平道。

  同时也能够削弱关中地区豪强世家的力量,以及对地方的影响。

  约定俗成的那种皇权不下乡,其实不利于统治,只是在中国这样的地方宗族的影响之下妥协的产物。

  许安想要的并不是在神州大地重新建立一个必将会走向腐朽,必将会走向衰落,必将会走向灭亡的封建国家,封建皇朝。

  要想真正的改变这个世界,那么必须要牢牢的掌控着地方,影响乡亭聚落。

  民为水,国为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一个国家若是脱离了民众奋斗,那么无疑是空中的楼阁,就算再如何的华丽,再如何的辉煌,也注定着无法维持,这样的国家缺乏力量。

  只有紧紧依靠民众,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力量。

  山由细壤起,海因涓流成。

  新思想的种子早已种下,现在它已经在黄巾军这一块土壤之中生出了嫩芽。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