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理智的立场之上,国君大体上是认可那一份卿位人选名单的。他说道:“寡人先前有言,赵武不再为‘卿’。”
吕武没半点烟火气地说道:“程郑趁智伯遇刺身亡染指智氏,私德有亏,不当人子,不再为‘卿’。余下各家,于国无有功劳,德行不足为‘卿’,赵氏先人于国有大功,曾遭不幸于有危难,赵武理当受到萌荫。”
一句话怼得国君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晋景公之后在晋国的“政治正确”就是,赵氏是无辜的,他们纯粹就是受了无妄之灾。
尤其是在栾氏和郤氏完蛋之后,关于赵氏不应该遭到覆灭的呼声更大了一些。
那压根就是特么的胡说八道,赵氏灭亡在某个时间段是众望所归,后面风声变了无非是卿位家族怕了,再来就是赵武复立,栾氏和郤氏却是特么灭亡了。
扒高踩低这种事情不要太奇怪,决定“对错”有相当多的标准,什么是“对”或什么是“错”,还不是要看谁掌握了话语权吗?
国君想道:“阴氏与范氏、魏氏结盟,荀氏(中行氏)、智氏、赵氏此后便由吕武庇护,解朔乃是吕武的应声虫。寡人占八‘卿’其一,余下七‘卿’……”
事情特么大条了啊!
好不容易压制了中行偃又拉拢了智瑩,结果是中行偃和智瑩双双去世。
本以为公族获得卿位之一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利,然后剩下的七个卿位家族成特么一伙的啦!
国君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话都重新咽回去。
“君上,此乃臣与在位众‘卿’共议,予君上过目。”吕武的态度上不存在咄咄逼人,看上去还老温和了,言语文字的杀伤力则是将国君浑身捅得血淋淋。
那是俺们的全体意志,大佬就别再挣扎了。
真的要挣扎,请大佬用力轻一点,免得造成不可预估之后事。
国君不甘地说道:“阴卿早先告知,愿予寡人共谋大业。”
吕武行礼,再无比认真地答道:“此,便是与君上共谋大业。”
已经去世的中行偃无法获得众多卿位家族的支持,又没办法将中小贵族团结起来,晋国不具备跟楚国争霸的条件。
现在,吕武已经获得了范氏和魏氏的支持,还用庇护荀氏(中行氏)、智氏和赵氏的名份成功获得三家的内部话语权,更是有忠心小跟班解氏。
哪怕“常务卿大夫”里面有祁奚这么一粒老鼠屎,一点都不会妨碍众卿位家族的大团结局面。
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势元戎即将登场,国中那些中小贵族敢蹦跶是在找死,老老实实听话保平安,懂得扑上来抱大腿才能获得好处。
那样一搞,国君可能会非常不爽,以元戎为首的贵族集体会让国君学会怎么在苦中强颜欢笑的作乐。
国君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挣扎一下,说道:“韩氏于国有功……”
有吗?
韩简和韩子舆这韩氏的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或许是对晋国有功劳,关键是多远之前的事,也没有人感念韩氏的功劳。
到了韩厥之后,韩氏玩起了“龟息大法”,搞的是不得罪人,不参与任何争斗,结果在国家大事上也没什么贡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