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春秋大领主> 第365章:不小心成了法家大佬(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65章:不小心成了法家大佬(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起点文学81中文网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鼎在诸夏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更有很庄严的象征意义。

  首先,鼎是一种礼器。

  “益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这一句记载说明,很早之前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以及使用。

  相传,最早铸鼎的是黄帝,铸有天、地、人三鼎。

  即代表天神、地神、人神(祖神)。

  而三神之中重中之重的神是人神,亦即祖神。

  后来,三鼎作为祭器,是氏族社会黄帝文化时期及其以后各种社会形态变迁中,实行“政权”与“神权”并重政体的肇端时期。

  以鼎为祭器,使黄帝成为诸方诸侯(众多氏族集团)林立的氏族社会天神的代言人,地神意志的贯彻者,人神权力的执行者。

  黄帝由此也成为数千年王权神授观念及孝道思想的创始人。

  所以,后来周王室的祖宗搞“天子”的这一套,其实就是跟黄帝学的。

  有差别的是,黄帝搞的是“人也是神”,姬昌搞的是“我是老天儿子”的那一套。

  简单的说,就是降格了。

  夏禹治水时,曾欲铸九鼎以代表华夏九州,成为一匡诸侯、统治华夏立国的标志。

  大概也就是从那时起,鼎开始被推到代表国家重器的位置上了。

  而九鼎,实际上是大禹之子夏启时铸造的。

  九鼎象征全国九州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

  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楚共王熊审的老爹楚庄王熊侣曾经派人去周王室询问九鼎的重量,也即是“问鼎轻重”事件的发生。

  实际上就是楚庄王熊侣问周天子姬班:俺能取代你不?

  从这里能够看出“鼎”的象征意义也即代表王权。

  只是另一方面,周王室又自己制定了“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一套礼仪,弱化了“鼎”代表王权的地位。

  吕武其实只看过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使用鼎来作为用餐工具,还都是小鼎,真没见过“大夫”级别的贵族使用鼎来作为用餐工具。

  这个并不是什么孤陋寡闻,纯粹是铸鼎的难度不小,耗费方面也很大。

  并且,每一个级别的鼎,大体造型或许是一样的,但上面的铭文图案绝不相同。

  春秋的生产力不高。

  春秋同样是一个不努力会导致灭亡的时代。

  每一年几乎都会爆发战争。

  大小贵族的收入方面其实非常有限。

  哪一家的贵族都在随时准备战斗,傻子才将财货用在追求享受上面。

  吕武所接触到的也基本是晋国的贵族,压根就没去其他列国的贵族家中作客。

  谁不知道晋国是一个军果主义国家?

  晋国的贵族远比其余诸侯国的贵族更加现实。

  有财货搞军事储备,不香吗?

  吃饭,用什么玩意来吃,不是吃呀!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晋国的贵族不太爱显摆。

  因为没有家臣建议吕武铸过鼎。

  再则,他的关注点从来不是这方面,很难去搞清楚。

  “刑鼎?”中行偃凑了过来,听到话题的一个尾巴,充满了兴趣。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