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副将和参军谋士们都深以为然,很快用旗号把太史慈的命令传了下去。
汉军的艨艟,尤其是带着水雷的快速突击型艨艟,见状纷纷散开拖后,降低己方的伤亡。
艨艟是军中最以速度见长的狭长舰船,就类似于后世战列时代的驱逐舰护卫舰扮演的角色。速度快就适合执行冲锋雷击,但快的代价就是自身防御很弱小,船板也薄,被葡萄弹击中都有可能打穿。
……
太史慈做出调整的同时,对面的董袭也已经注意到了汉军战术的变化,立刻针对性指挥:
“太史慈这是想仗着船大,直接把我军前排的艨艟撞沉、然后直接靠上咱的楼船接舷战?吩咐艨艟上的撑杆手全部戒备,不要被直接撞到了!然后保持距离丢火把就行!”
董袭自己当然总结不出这么针对性的战术,所以这其实是上次跟着周瑜一起打太史慈总结出来的经验。
周瑜非常善于学习,自从把李素的“撑杆防火攻”招数学到手之后,周瑜很快发现这东西用处有很多,既可以应急的时候撑住船防止触礁,也能在己方用小船遇到敌人大船时,撑住缓冲、防止直接被撞击。
而且每次当敌人的大船想撞己方小船、又被堪堪撑住只保持两三丈距离时,都是丢火把放火的最好时机,因为平时隔得远了火把还丢不过去。
董袭自然是严格照搬了周都督交代的应对战术,简直跟写进操典里一样严格。
“嘎吱嘎吱”一连串包铁撑杆插到厚实船板上的牙酸声响传来,几艘额载百余人的吴军艨艟就抵住了一条汉军五牙战舰的船舷,然后被推着倒退。
哪怕是四五艘艨艟的总吨位,还是远远小于一艘五牙战舰的分量,毕竟前者只有三四十吨的排水量,后者超过六百吨,被推着走是很正常的。
吴军艨艟上的撑杆手因为承受不住这种巨力,在自己的船被顶倾斜的同时,也纷纷倒地,或是撑杆崩断,或是握持不住,手掌被往后飞窜的竹竿磨得鲜血淋漓、竹竿往后捅握数丈、直接钉在艨艟的船板上。
原本额定能确保双方保持四五丈距离的撑杆,最后往往折断一半,或者被怼缩回一小半抵在自己船上,这些艨艟与汉军五牙战舰的距离,也从五丈缩短到只剩两三丈。
不过,好在是没有被直接撞到,只要缓冲把冲击力卸了,就不会沉。
“快丢火把和毒烟罐!”吴军艨艟上的水兵在摔得七晕八素之后,很快定了定神,纷纷从甲板上重新站起,在军官的指挥下试图点起火把往汉军大船上丢。
有些则是丢加了料的引火陶罐,里面不光有稻草麻油,还有一些烧起来后有刺鼻气味和浓浓毒烟的药料。
可惜,仓促间很多人都因为冲击摔倒了,临时起来点火把需要时间,只有没几个人第一时间丢了出去。
即使丢出之后,火攻的效果看起来也很不好。
汉军的五牙战舰吨位很大,储备冗余载重也很多,可以肆意挥霍。太史慈在交战前,让所有五牙战舰在船舷和甲板边缘都涂抹了湿漉漉的长江边淤泥,少量火把根本引燃不了。
说具题外话——其实吧,太史慈这边的五牙战舰已经算是相对比较容易被火攻的了。要是让董袭或者周瑜近距离观察一下汉军中军李素亲自坐的那条战舰,那才叫绝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