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在刘备阵营高歌猛进、内修政理、整顿时弊的同时。从九月初开始,一直到九月下旬,关东伪朝所在的邺城,整个政局氛围,始终笼罩在一片忧心忡忡之中。
他们之所以还能忧心忡忡、而不是直接破罐子破摔,还要得益于关羽此前对边境线的封锁比较严密。
太行山的存在,让战时对峙状态的双方都难以越过天险、及时掌握对面的军事情报。
所以,邺城文武都只知道从六月份开始、关羽已经出兵北伐吕布、想要彻底解决并州问题。
并且七月份开始,诸葛亮的偏师就从上党北上、掐断了太原郡、雁门郡与其他袁绍阵营领地之间的一切联络。
后面两个月,关东伪朝文武丢失了一切关于吕布的消息,在吕布发出檄文之前,他们都还一直以为吕布是被围困在孤城之内,坚持抵抗。
考虑到吕布就是并州本地人,是为了保卫家乡而战,所以哪怕弹尽援绝,死战到底的可能性也是挺高的——这不能怪关东文武高估了吕布的骨气,主要是情报不对称。
谁让刘备阵营一开始就打算玩个噩耗突袭,把三气袁绍的突然性放大到最大呢,所以对坏消息的态度一贯是“先封锁,蓄力憋大招”。
而后来李素和诸葛亮劝谏刘备、如果袁绍死了,明年就优先对幽州袁熙下毒手。这个计划需要以并州为出兵根据地,那就更需要放战略烟雾弹,假装刘备军夺取并州的时间越晚越好。
这样才能后续诱导袁熙觉得“刘备军去年夺下并州的时候,已经临近天寒地冻的冬天了,所以没多少时间赶在大雪封山之前往北运大批物资。因此开春后不用担心从并州方向往幽州绕袭的危险”。
双重因素,都促成了刘备军在宣传战领域憋大招。
……
九月十五日,大将军府。
一个秋高气爽的晴朗日子,阳光很通透,似乎能让缠绵病榻之人都变得身体活泛一些。
袁绍坐在肩舆上,由几个侍从奴仆抬着,在后花园里闲逛着晒太阳。走了一会儿之后,袁绍觉得舒坦了些,吩咐从人拿拐杖来,他要自己走两步。
去年冬天的中风,在最严重的时候,一度让袁绍瘫在床上完全动弹不得,还嘴歪眼斜连面部神经都痉挛抽搐了。
三个月前的夏天,同样挺难熬,把春天时稍稍调养康复一些的状态,又打回了原型。夏天袁绍在床上连躺了两个月,连被人抬着出门都没有,一直到凉快了才能行动。
而长期卧床对一个人体质的最大伤害,倒不是褥疮之类无伤大雅的皮肤病,关键是会让人的肌肉大量流失。
健身过的人都知道,好不容易练起来的肌肉,如果卧病躺几天完全不动,很快肌肉量就下降了,基础代谢也会恶化。
袁绍躺了两个月,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手足肌肉萎缩嶙峋。浑然不像是年轻的时候还习过武、带兵打仗过的武将。躯干倒是被营养养肥了一些,但都是虚的,浮肿,肌肉力量几乎没有了。
袁绍很清楚自己的情况,所以他才那么有危机感,要趁着秋天状态还行,下床强撑着挪两步,挽救回来一些肌肉,否则真有可能抗不过去这个冬天了。
“大将军小心呐!手足无力可不能勉强啊,还不扶着大将军点儿!”
看着袁绍试图用还没完全瘫痪萎缩的那只手臂、强撑住拐杖挪几步,旁边的侍女和奴仆都是紧张得很,府上的内务管事还大呼小叫勒令大伙儿仔细搀扶看护。
被人扶着勉强挪了十几步,袁绍额头已经见汗,滑落过面颊,最后沿着他往下耷拉的又嘴角滴到地面。
感受到汗液划过嘴角,让自律而又自虐的袁绍,有点恼怒和不甘,但随着他感受到自己的血压波动,他又不得不强行收摄心神,尽量平复。
袁绍究竟自律到什么程度呢?如前所述,他去年冬天中风的时候,嘴角直接歪了,一侧耷拉下来。病情最严重、连续卧床的时候,他对这一点倒是无所谓。
但是身体稍稍能动弹了,或者能起身见宾客、幕僚,他就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让人给他改带那种有带子缚在下巴上的冠。
众所周知,古人大部分的头冠都是用类似簪子的东西插进发髻里固定在头上的,就是个头发套子,很少才有用带子绑在下巴上固定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