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渭北春天树> 述衷肠(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述衷肠(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商队翻过陇山,沿渭水而行,八百里秦川奔驰策过,已遥遥望见长安龙首山,锦绣城郭,就在眼前。

  长安城外的开远门,早有段家管事带着仆役来接洽,一见段瑾珂归来,一面忙不迭令人回去报喜信,一面又引着众人往长安城行去。

  一番盛情招待不说,李渭几人在长安不做停留,同段瑾珂辞别。段瑾珂知道几人要回甘州过年节,吩咐曹得宁多以钱帛相赠,双方作别。

  几人携了干粮酒水,日行百里,赶在腊月里回河西,到甘州那日正是十五,是民间拜玉皇大帝的日子,几人在坊口揖别,各自往家行去。

  瞎子巷口住的王秀才穿一身簇新刮挺青袍,头戴方巾,在街坊邻里的簇拥下写平安文书,身边不知哪个眼尖的婶儿瞧见李渭,远远的拍手喊:“他侄儿回来啦!”

  因着她这声大叫,王秀才下笔一歪,黑墨坏了落款,老秀才皱着眉头搁下笔:“好好的囔囔甚么,倒是毁了一张纸。”

  但今日李渭回来,也不计较,王秀才喜不胜喜:“渭儿,渭儿,来看看老师这帖子。”

  街坊四邻纷纷跟李渭寒暄:“前日子还往家里去,李娘子说你尚未归,今日可总算回来了。”

  “走了这许久,一路可还安生?”

  李渭满身灰土,面色带倦,但依旧笑意不减,向四邻作揖:“一路皆好,外出许久,家中有劳各叔伯婶娘照顾,李渭不甚感激。”

  -

  春天在屋中做针线,年节将至,大户人家都在置办衣衫首饰,陆明月忙不过来,送了些活计过来让春天帮忙。

  赵大娘带着仙仙出门买家用,李娘子房门紧闭,应还是睡着,长留去了嘉言那温习功课。春天忙了半日,眼睛酸痛,至厅堂走一圈,家中无人,只有阿黄,懒洋洋地团在炭炉子旁打盹。

  她胸骨未长好,尚不能弯身,鞋尖蹭蹭阿黄爪子:“阿黄,阿黄。”

  阿黄拨开遮眼的爪子,懒洋洋瞥她一眼,喉里呜呜两声,蹬着腿把炭炉团得更紧些。

  “娘子未起,你不在屋门口守着,倒在这儿偷懒。”

  阿黄最烦有人扰它,身子往暗处拱了拱。

  “癞皮狗儿。”春天歪着头看了阿黄半日,叹了叹气,“你若是生在我家,早被下人们打出去了。”

  阿黄抬头,颇有些不满地冲她汪一声,翻过柔软的肚皮,露出块被炭火燎得焦黄的皮毛,满不在乎打了个滚,爪子捂着眼睛又睡了。

  空气清冽,天澄蓝如玉,院里的积雪除尽,地面湿漉。只余枣树下一拢残雪,冻得硬邦邦的。

  春天逗完阿黄,在院子里走一圈,停在老枣树底下,抓了把雪拢在手心,团成一个雪球,待到手指冻得捏不住,扬起手,“啪”的一声把雪团砸在地上。

  碎雪飞溅在青砖地上,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黑色的皮靿靴踏进来,男子裹着块灰扑扑的毡袄,左手拎着绸青的包袱,右手牵着匹嗤嗤喘气的灰马,立在门口。

  少女脸上的神色慢慢收敛起来,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盯着来人。

  她是不认识他的。

  李渭见春天穿一身半新不旧蓝花裙袄,脸色苍白,面颊消瘦,抿着唇,杏眼有些戒备地打量他。他大步迈进院里,立在院中,声音沉厚,略带一点砂砾似的沙哑,像旷野的风:“伤可好些了?”

  春天松开僵硬的手指,垂下睫,轻轻点点头,蠕动嘴唇:“好些了。”

  男人卸下马上负重,嘘声把追雷赶去马厩,手中抱着毡毯大步走来,他那道剑眉生得俊朗,此刻对她展眉一笑:“我是李渭。”

  李渭,这个名字她听得熟了。

  屋里一阵汪汪汪的叫唤,阿黄风一样从堂里窜出来,毛茸茸的尾巴摇曳得生机蓬勃,热情扑在李渭身上,李渭拍着阿黄,爽朗笑道:“好了好了,阿黄,别闹了。”

  春天隔得稍远,待要说些什么,李渭扭头问她:“在这住的可还习惯?”

  她点点头:“甚好。”她看着李渭抚摸阿黄,又道,“娘子还卧在床中,赵大娘和长留出去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