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文帝本纪>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前朝(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前朝(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
  元晗对于杨崇的事情再多心痛,可是朝政依旧是压在她肩上沉沉的担子。

  御书房里日日人来人往,待得最久的还是崔致与卫弗,几乎是一整天一整天地泡在御书房里。

  秋收的日子已经结束,元晗看着国库税收,和这一整年的支出两相比对,差点愁的嘴角起泡。

  崔致也看了户部的折子,分析道:“自光授末年起,到泰初二十年止,近三十年的时间,南方都在战乱之中,大量田地荒废,人丁减少。北方的税收大部分都用作军费开支,所以国库不丰。”

  道理元晗怎么不知道呢?泰初二十年,南北统一,可是南方依旧有小规模的暴乱,土地荒废无人耕种,除了江南富庶之地,其余都要靠朝廷调拨粮食赈济。

  长达三十年的征战,不仅南方人口凋敝,北方各州折冲府征用的青壮,牺牲在战场上的不计其数,许多田地都只有男人去耕种。

  大周原本的土地制度就是按丁授田,可是没有人口作为支持,什么制度都是一张废纸。

  “南方暴乱,堵不如疏,让百姓有田可耕,有衣有食,自然没有人闲着参与暴乱,南朝的遗民也不足为虑。”

  “泰初年间,一户人家,女丁授正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男丁减半,另授麻田五亩。二十岁为‘成丁’,可受正田并课役,六十岁还田。每耕种满一年,可得永业田一亩,不受归还限制。授田上可循旧制,臣担心的是,南方的士族们。”

  卫弗说着,看了崔致一眼。

  崔致心下了然。平民的永业田不用归还,也不可买卖,这势必会导致土地越来越少。南方土地肥沃,价值大,让已经在南方立足的士族和地主们接受和平民一般的授田制度,怕是会引起不满。

  若要稳定朝廷在南方的统治,单单安抚了平民还不够。既要安抚士族,又要解决田地不足的问题。

  “陛下,南方耕种,耕牛用处极多。臣以为,可按照牛只数另行授田,不循永业田规制。牛只多的人家可耕种的土地也多,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耕牛的利用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稳定。”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耕牛不允许宰杀,售价高昂,能拥有大量牛只的,必然是士族与大地主。给牛只分田,只要数量不减少,便可一直耕种,对于她们的利益也是一种保护。

  “陛下还可以对这部分耕田加收税赋,平民也是一样。凡正田与永业田超出人丁应授田数,可对超出部分多征粮税。超出越多,征收越多。可以避免平民与士族多占田地,导致可授田数不足,还可以提高国库收入。”卫弗补充道。

  这便是要将土地制度与税赋制度两相结合,既要给士族更多的收益,又要扼制士族的土地兼并。户部的大小官员被召到御书房,翰林院的大学士们也受召奏对,御书房里人声鼎沸。

  土地税收可以算是根本制度了,一整天一整天地议事,元晗大多是独自歇在未央宫。皇室服丧以月代年,三个月后就可以召幸后宫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