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对日本的侵略,发对国民党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各地尤其是各大城市的抗日救亡运动接踵而至。
9月28日,武汉各界举行反日救亡民众示威游行。
10月5日,武汉大学500多名学生齐集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请愿,要求对日宣战,发给学生枪械,准备武装抗日。
正文
1931年春,欧阳文正新婚后即去了邯口大学。
在学校里,一位文学老师的课深深地刻在了欧阳文正的脑子里。欧阳文正从此有了巨大的改变。那位文学老师正是刘主编。
“欧阳文正,晚上到我那去。”刘主编说。
在刘主编家里的暗楼上,《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的ABC》、《新青年社丛书》(为《列宁主义概论》的中译本)等书籍引导欧阳文正走进马克思主义的大门。
旁白
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与殖民地理论的指引下,探索了国民革命的基本问题,指出所谓国民革命就是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发对帝国主义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其前途是社会主义。这个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同盟者。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革命。以上的提法形成了中国特色革命理论的雏形,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思想。
正文
1931年12月24日,原定的总示威活动遭到了邯口警备司令部的镇压,欧阳文正和几个同学被抓进了监狱。
老爷和梅部长费尽周折才将欧阳文正和几个同学保了出来。
在正厅里,老爷和梅部长端坐在八仙桌前的太师椅上,夫人、大哥、弟弟、梅丽芳分别坐在两侧。
“儿子啊......”夫人看着满脸灰尘、甚至还有血迹的儿子,心疼地哭了起来。
“娘,这……不是我的血……”欧阳文正想安慰母亲,可又想起了那个被暴打后死在自己怀里的同学,心里一阵悲恸,声音也颤抖起来。
“老二啊!你这样会给家里带来麻烦的!我们可是一大家子人呢!”欧阳勤武看到血也害怕起来。
梅丽芳只在一旁哭泣,完全没了主意。
弟弟欧阳钦少倒是在一旁窃喜,又生怕露出这欢喜的神色被老爷、夫人瞧见了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