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革宋> 第112章 头如雨(九)(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2章 头如雨(九)(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
  

  “旁边就有屋子,若是二位想去外面,那就到后花园。”陈庆年从容答道。

  蒙古这边最后选择了去后花园,有他们的侍卫在门口附近挡住大宋人员。接着两人就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当然是送过这边到底有什么样的陷阱。可不管两人怎么考虑,都找不出问题所在,于是两人心中的邪火越来越旺盛。

  乌里不花赤恶狠狠的说道:“给老子一把刀,老子就杀光这些满肚子鬼主意的南蛮!”

  听了这嘴炮,刘均冷笑一声,就准备嘲讽乌里不花赤只会说说。然而下一瞬,刘均觉得心中透亮了,他有些迟疑的问道:“你是不是担心我们打败仗?”

  “你胡说什么!”乌里不花赤怒道。他不仅发怒的说话,更怒不可遏的盯着刘均。

  刘均倒也坦然的面对乌里不花赤的愤怒目光,他继续说道:“若是我们觉得胜券在握,那就该是我们写这样的文书给宋国。既然我们如此担心,想来是因为我们担心打不赢,所以想竭尽全力不让我们吃亏吧。”

  听了这话,乌里不花赤的怒意登时消散了八分,剩下的两分也化为虚张声势的外表。

  然而乌里不花赤毕竟是蒙古人,蒙古人是不忌讳说打败仗的。思索了一阵后,他问道:“大汗是确定要打么?”

  “是!”刘均率直的答道。

  “那就签了!”乌里不花赤也做了果断的抉择。

  宣战文件一式两份,双方都签字盖章。在共和四年四月初三下午五点十二分,大宋与大元正式终止停战状态,进入了交战状态。

  第二天出版的《大宋日报》头版就是宣告战争爆发。比其他地区先读到新闻的临安普通人都傻了眼,临安还没和平,怎么就突然又爆发战争了呢。

  而此时,刘景文的儿子,大宋第十一师的一名普通上等兵兼文化委员刘宠和战友一起背起行囊,乘船出发。

  “刘委员,咱们是不是要去打襄阳。”战友们一边让刘宠在他们背后贴上字,一边问。

  刘宠在调整文字位置的同时答道:“襄阳在咱们上游,若是去襄阳,我们就要逆流而上。你背上这四个字就是逆流而上。”

  说完,刘宠让另外一名战友转过身,他指着这名战友背上的字说道:“这两个字是安徽,咱们要顺长江而下,直奔安徽。来,同志们,跟着我念,安徽!”

  “安徽!”大家跟着刘委员一起念起来。

  根据大家的声音,刘宠讲述道:“安徽!安是一声,徽是四声。再来一次,安……徽……”

  “安……徽……”大家跟着学发音。

  又读了好几遍,刘宠接着说道:“这个安字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是个女字。而徽则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双立人,中间是……”

  不仅是刘宠这条船,整个军队里面都在趁着这个时间教学。从第四师到第十八师,十五个师都在进行各种军事教育。依照学以致用的模式,每个部队行军的时候都要先学习他们经过的省份、地区、行军手段、行军中要使用到的各种名词。当这些学完之后,还要进行简单的造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