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革宋> 第54章 手执利刃(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4章 手执利刃(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
  

  按照全新的射击模式,老军人很快能做到在50米距离上中十发五中。那些负责试射的特等射手们则能在100米的距离上做到十发子弹七发命中。这帮老军人立刻就热情的给赵官家唱起赞歌来。

  赵嘉仁知道这帮家伙唱赞歌的心情还挺真诚,但是他并不特别需要这种赞歌。米涅步枪出来之后没多久,步枪就从前装变成了后装,这曾经是赵嘉仁不理解的问题。现在他有点明白了。一根支圆柱形通条可以轻松将圆形子弹推进底部,这种形状的通条在推锥形子弹的时候往往会损坏子弹头部。所以新步枪的通条是一种特别定制的头部分叉,推在子弹尖头以下的部位。然而这种通条头部却容易损坏,还得有各种备用。另外就是米涅步枪出来之后,因为精准度大大增加,滑膛枪所需要的密集阵列就显得浪费并且不利于射手的精准射击。随着队列变得稀疏,旧有的战术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装在子弹尾部的软木,是从葡萄牙进口的。虽然西班牙国王迪尼什一世对于能和大宋进行贸易非常兴奋,但是大宋海事局对于几万里运输软木的行动非常不满。太浪费了!如果是后装步枪,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高级指挥员提出的则是另外的问题,“官家,这些装备什么时候能够发到部队。”

  “这个得看生产枪管的工厂。”赵嘉仁给了回答。铁枪变钢枪,要求大宋金属加工业拥有相应加工能力,这可是非常昂贵的投资,“现在一个月能生产一千根合格枪管。”

  “一千根?这一年才能装备一个师的部队!”高级指挥员们激动起来。

  “这个计算没错。如果工厂能够扩张的话,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得知能够解决问题,一众人等急切的问道:“怎么扩大?”

  “办法有两个。一、让那些搅拌炉的操作者师傅们发挥出水平,让每一炉的钢能够达到同样的水平。二、确保煤矿、铁矿的品质尽可能一致,采取完全一样的设备和技术,尽量让钢铁的品质一样。”赵嘉仁拿着早期工业建设标准的模式给大家。

  “都是矿,会有什么不同么?”

  看着那不诚恳的表情,赵官家带着刁难的表情说道:“要我给你们讲讲地球的历史么?”

  “不用了!”一众高级指挥员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官家二十多年前就以办学校的态度组织武装力量,所以任何讲课都要考试。对于这群并不热爱自然科学的家伙来讲,听官家讲课如同上刑。

  也有机灵的立刻岔开话题,“想来官家一定知道这种矿产所在地!”

  “嗯,据说是在辽东。”赵嘉仁也不想难为这帮手下。鞍山铁矿的矿产品味很一般,和澳大利亚的铁矿根本没办法比。但是鞍山铁矿好处在于矿区大,品位均等。只要确定了冶炼工艺,就可以比较稳定的出产质量稳定的钢材。赵嘉仁思前想后,觉得这时代的也就是鞍山铁矿比较合适。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