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新书> 第104章 封王(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04章 封王(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新笔趣阁ddxsku起点文学81中文网南派三叔
  

  最后终于被他找到了!

  “予摄假时,得到符命文辞名叫《紫阁图》,里面说,要立皇三子王安为新迁王,令皇四子王临在洛阳建国,为统义阳王。”

  “当时予谦让不敢当,只封二人为公,后来又有金匮文从天而降,重述此言。”

  “予将符命公布于朝堂,群臣都说:王临在洛阳建国为统义阳王,是说他据有天下中心,能继承新室宗庙,宜为皇太子。”

  “遂从群臣之议,因王安颇为荒忽,封为新嘉辟。王临为皇太子,始建国三年,置师友各四人,又设祭酒九人,俸禄比照上卿,惟望太子孝悌明经,他日继承大位。”

  “但从此以后,太子久病,后来虽然痊愈,却没有完全康复,进宫朝见,仍要乘坐黄门所抬小舆而行,又迟迟没有子嗣。”

  “近来皇后患疾,太子纯孝,入宫照料,居于西厢。恰逢烈风毁王路堂西厢及后阁更衣堂,予甚惊焉,又有说符侯上奏,发现月犯心前星,予甚忧之。”

  “予闭门思索一旬,再看《紫阁图》,终于领悟,迷乃解矣!”

  王莽一陷入沉思,天下人就得慌作一团,这次也不例外。制诏里接下来的话,震得朝堂中所有人头皮发麻。

  “所谓新迁王,乃是太一新迁之后也。统义阳王,乃用五统以礼,义登阳上千之后也。”

  “当年群臣所议出了纰漏,王临上有兄长而称皇太子,名分不正。宣尼公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会导致刑罚不平,民众手足无措。”

  “予即位以来,阴阳不和,风雨不时,几次遇上枯旱蝗螟的灾害,粮食减少,蛮夷扰乱中夏,盗贼奸邪频发,百姓惶恐不安。予深深地思考这些罪责,就是由于名分不正。应当拨乱反正,今立王安为新迁王,改立太子王临为统义阳王!”

  “予如此良苦用心,是为了保全二子,让他们子孙千亿,让新室外攘四夷,内安中国!”

  制书念完,群臣震撼,将这十余年的问题全部甩锅太子,这操作真是闻所未闻,不愧是已经干掉两个儿子的王莽。

  早就等待此事多日的五威司命陈崇暗暗松了口气,而国师公刘歆则一下子石化了。

  刘歆是太子王临的岳父,乃是太子党砥柱。

  作为王莽昔日最亲密的朋友,刘歆太了解皇帝了,知道老友的偏执,急于劝诫反倒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王莽不顾国内盗贼频发,执意要将对匈奴、西南夷的战争打到底时,刘歆没有说话。

  王莽开始倒行逆施,以百姓痛苦、得罪豪强、官吏乃至全国所有阶级为代价,频繁加赋以供国用时,刘歆没有说话。

  哪怕扬雄死时,刘歆虽兔死狐悲,也保持缄默,没有替扬子云说半句话。

  昔日的理想早已偏航太远,刘歆从十年前就开始内惧,他目睹甄氏父子谋逆而亡,看着安新公王舜忧虑而死,大司空王邑养在朝中不用,曾经礼贤下士的安汉公摄皇帝,已经扭曲成了一个疑神疑鬼,攒着权力不肯放手的独夫。

  刘歆自己,亦对王莽不报什么指望,他所有期骥,都放在自家女婿,太子王临身上,至少王临是能够以常理度之的。

  只等一个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在自己辅佐下,铲除朝中宵小崔发、陈崇之流,与匈奴和亲,停止五均六筦之政,撤回边军,集中剿灭国内盗贼,或许能力挽狂澜,可是……

  可今日这制诏一下,刘歆彻底心凉了。

  这诏书洋洋洒洒数百言,但透过缝隙,刘歆只看到三个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