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新书> 第559章 甥舅(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59章 甥舅(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笔下文学ddxsku雅文小说
  

  但这也意味着,沿途将遇上大批坚固的城池,能否顺利击破楚军,抵达目的地襄阳仍是未知数,就更别说还要面对真正的敌人:岑彭麾下的魏军!

  “这场狩猎,岑彭弓强马肥,路还更近,我方优势,只有谋略啊。”

  冯异只能期望,刘秀的另外两路人马能起到奇效。

  尤其是邓晨。

  冯异暗道:“也不知邓伟卿叔侄相见,谈得如何了?”

  ……

  却说那刘秀的姐夫邓晨,自受命西行以来,日夜兼程,先从随县等地潜入绿林山,又装作轻侠进入楚黎王地盘,几度辗转,好不容易才在一月底时抵达了邓县。

  来襄阳、邓县之前,邓晨一直对邓禹的战略有所疑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邓大司徒那般,将天下形势山川印在脑子里。

  然而亲自来过一趟后,邓晨对大司徒心服口服!

  他看到,汉水自西北方的上游缓缓流淌而来,因为山川阻隔,在襄阳一带忽然向南拐弯,水势变得湍急,襄阳城隘守了汉水南下荆州的关键航道。

  而邓晨的老家南阳盆地所有河流,不管哪一条,最后竟都神奇的汇集在了襄阳汇入汉水,这年头,水路运输永远是最便捷的载粮方式,只要魏国大军想要南下,就必过襄阳。

  就算想弃水走陆,也行不通,因为周围武当山、绿林山、桐柏山、荆山等一系列山势,使得群山仿佛在襄阳合上了口子,只留下了非常狭小的南下通道。

  邓晨暗道:“随县夹于绿林、桐柏间,难行,魏军万人以上大军南进,除了襄阳,几乎没有他路可走!”

  也难怪早在春秋时,楚国就在这里设置了要塞“北津戍”,取意“楚之北津”之意,这就是襄阳的前身。而战国时,楚国开始衰弱后,又在汉水北面修筑了邓县,以与襄阳互为唇齿。

  秦将白起破楚的鄢郢之战,就是先攻破邓县,再下鄢郢的。

  邓晨激动了起来:“若吾侄邓奉能死守邓城,阻挡岑彭三个月……不,只需要两月!冯异与王常等,便可率先攻取襄阳。”

  一旦实现这个战略意图,南北之间的锁钥就落在了汉国手里,不止能挡住魏军南下,未来反攻南阳老家也不在话下!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说服本地守将邓奉。

  邓晨对自家侄儿,一直有复杂的情绪,他们确实是近亲,家兄早逝后,邓晨抚养邓奉长大,教他文武之艺,情同父子。

  但四年前的潼塬之战,邓氏兵突击不成,为魏将景丹所阻。邓晨本欲收兵回刘伯升处共生死,但邓奉却将他击晕,夺取了指挥权。回到南阳后,更是靠着更始皇帝刘玄支持,干脆地架空了邓晨,成了真正的新野邓氏家主。

  邓晨既感激侄儿挽救了邓氏,又恨他让自己违背承诺,当赤眉入宛,南阳豪强秩序土崩瓦解时,这对叔侄立刻分道扬镳:邓晨去追随刘秀,而邓奉,选择留下来,带着南阳诸豪与赤眉针锋相对!

  今日邓晨入了邓县,却见满城戒备森严,尽是大战将至的气氛,放目望去,多是昔日的熟人、族丁、故旧,但他们看向自己眼神,就像是……

  “在看一个逃兵!”

  确实是逃兵,他在最紧要的关头,抛弃了他们,邓晨或许能用“大义与小义不能两全”来解释,但这些灼人的目光还是让他浑身不舒服。

  最后,邓晨只能用这样的话语来自我开解:“我此行非但是为了大汉,也是为了救众人于刀兵之下。”

  形势很明朗,楚黎王遭到三大势力夹击,覆亡只是时间问题,邓奉麾下这支数千人的兵卒,除了归附同是南阳人建立的“汉”,还有其他更好选择么?

  “叔父。”

  低沉的声音,打断了邓晨在会客厅堂中的思索,他看向门口,却见嫡亲侄儿披甲而来。他还是老样子,面容坚毅,只是常年征战在脸上留下了一些疤痕,最严重的是左脸颊上的一道长刀疤,如同蚯蚓般爬在面上,不复昔日冠玉之容。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