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零章新生活新气象(中)
辽南的水泥路,除了宽度,施工质量甚至比不上后世的乡村级公路,也就是随时崇祯四年水泥产量增高,但是,百姓建房对水泥需要不高。
这主要是水泥的成本无法降下来,生产水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全旭为了发展辽东,自然不可能像杀鸡取卵,所有人工成本,制约着水泥的成本。
直到荷兰人送来的上万名奴隶,这样以来,免费的奴隶,只要管饭就成,一下子把水泥的成本给降了下来,同时一条超前三百多年的水泥开始在辽南出现。
因为水泥路的好处太显而易见了,路面平整坚硬,因为路面坚硬,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超载。
就像四轮马车,在三合土硬化的路面上,可以装载四千多斤,在这种的路面上,可以装载六七千斤。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泥泞,别说马车,就连笨重的太平车也能在上面跑得飞快,最妙的是它几乎是几十不坏的,修好了,几乎就再也用不着为修路犯愁了。
水泥路最直观的便利,就是运输成本直接下降了。而且一个约定俗成直接被打破了,就像在《史记货殖列传》是记载:“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这句话的意思是,出了百里,就不用贩柴火了,商品的运输成本就大于实际价值。
可是,这条水泥路的出现,这个运输成本就完全颠覆了,原本的那种质量的官道,一辆大车需要两个人,一头牛或马,免费运输十石粮食,现在的情况是,一辆大车可以运输四十多石粮食,原本需要七八个人,现在就需要一个人。
尽管增加了一匹马,但是却不用增加人工,而且速度增加了三四倍,原本一辆大车一天走五十里,路况好的时候,勉强可以行六十里,在路况不好的时候,一天走三四十里,或者二三十里属于正常。
这样以来,现在的运输成本降到了差不多十倍,也就是说用原本三分之一的成本,就可以完成原本的运输量。
在这种情况下,辽南议会就对增加道路施工的呼声非常高,特别是全旭在被朝廷任命为辽东经略安抚使之后,辽南议会立即推动快速通过了水泥路议案。
至于工程的困难,也非常简单的解决掉了,外地来的客商、工厂股东、以及全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于是,在辽东发展纲要中,明确计划,预计投入三百五十万两银子,建造辽东的水泥路工程,水泥路分为甲级、乙级、丙路三种规模,分段施工,准备形成涵盖辽东的公路网络。
在计划中,甲级公路则属于战略级公路,总宽度就是二十丈,约合六十三米,当然这肯定不是路面的整体宽度,分别包括中间绿化带一丈,左右两侧绿化带各八尺,两侧草圃各一丈三尺,这样以来,整个路面就是十丈,相当后世于双向八车道,外加两侧人行道各两丈四。
乙级公路,则属于路面宽度为两向四车道,当然,在这个时代的马车普遍比后世的机动车辆窄,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通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