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郑先觉,还有大名府的赵德有,赵德有是跟随全旭最早合作的人,他们一起打过大名府境内的悍匪,来到辽东以后,他就从事面粉加工行业,在辽东大兴水利磨坊的时代,赵德有从无到有,先后拥有将近五百台水力磨坊,每年可以加工面粉两千多万石。
别看磨坊的利益不高,可架不住量大,再加上他投资的煤矿,以及煤球场,身家超过百万两。
大名府的时候,高岗村的高百万那就全村里人中的一个笑话,别说百万两银子,他连百分粒粮食都没有,穷光蛋一个。
后来,高百万成就现在真正的高百万,高百万是跟着全旭做罐头起家,唯一的不好之处,他连续生了四个闺女,没有儿子,准备再纳两房小妾,夫妻俩经过闹矛盾。
这就是有钱人的苦恼。
全旭的临时行辕中,搭建了一座巨大的木楼,莫约三四百个平方,对于这些从全家庄镇就跟着全旭混的人,全旭是相当照顾的,来到琼州城,就给他们接见洗尘。
来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要发财了,坐在那里的人人互相交换着眼神,这气氛就可堪玩味了。
全旭在大名府的时候只是一个地主,他吃肉,大家跟着喝汤,随着短短六年多的时间,全旭已经成为了辽东经略使,兼管着台湾和吕宋,论地盘已经超过北直隶了。
关键是,全旭已经大明的武威侯爵,也就意味着他们与全旭的距离越拉越大,以后再也不可能像从前那样串门子,串到全旭家里,也不可能跟着全旭蹭饭了。
这个时候,众人的目光落在了赵德有的身上,他的年龄最大,而且与全旭的关系不一般,他们是一起打仗过的人。
赵德有吱吱唔唔半天,长长叹了口气道:“侯爷,咱们辽东的这生意,可是越来越难做了,只是……”
全旭笑道:“到了我这里,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这里又不是议事府,议事府里说话,可不能信口雌黄,说了句要负责任,在这里没有人计较什么!”
“本来也不敢向侯爷叫苦,只是,侯爷可以问问在坐的各位,生意太难做了,粮食再便宜也卖不出动,肉也是一样,养羊养不好就会亏钱……”
“就是,一只肥鸡,最多十五钱,一只羊卖到三百钱都卖不动!”
“明明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可为什么咱们却越来越难呢!”
……
全旭只好向众解释:“这个土地和人口,有一个上线,那就是一旦土地超出了人口的承受能力,这日子就法过了,可同样,一个市场的人口和消费能力是有限的,就像咱们辽东,一千多万人,就算敞开肚皮子吃,一个人一年三石粮食足够吃了,就算是一个人三石,也就不到四千万石,咱们辽东一年可以产出多少粮食?就算三年连续绝收,库存粮食也吃不完,可是,整个大明,粮食还是稀缺的,我们的目光要放在更远的地方,比如说,现在的琼州府。”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