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宋成祖> 第244章 华夏兴衰,在此一举(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44章 华夏兴衰,在此一举(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新笔趣阁ddxsku起点文学雅文小说81中文网南派三叔
  耶律大石以嵬名伏为先锋,在取得沙州之后,顺利敲开了瓜州的大门,随后挥军直下肃州……大辽兵马所至,不能说一帆风顺,也只能是兵不血刃。

  顺利,前所未有的顺利,顺利到了耶律大石都不敢相信。

  难道光靠着华夏这面大旗,竟然如此管用?

  那,那大宋在横山,在陇右,忙活几十年,那是干什么啊?

  耶律大石懵了。

  不过随着大军进入肃州,一份檄文落到了赵鼎手里,西夏崩溃的奥秘总算露出了端倪。

  伪主李乾顺夺三岁幼子之皇位,以父害子,虽虎毒之人,不忍为也;自降地位,弃天子之尊,甘为金人鹰犬,实为丧心病狂之丑类;背弃盟约,攻击大宋,同为华夏子民,自相残杀,便宜蛮夷,千秋万世,骂名不止。

  如此为父不慈,为君不智,为友不义之徒,如何君临西夏?统御英豪?

  党项子民,华夏义士,自当奋起反击,共诛伪王,驱逐蛮夷,复我国祚……

  耶律大石可是进士出身,而且还几乎是唯一一个契丹出身的进士,读懂檄文并不难,甚至让他写,可能更加文采飞扬,但仅仅是这样一篇文章,就已经让大石笃定,西夏完了!

  彻彻底底没救了。

  这位五十年的老皇帝,到底把自己作成了赵佶……不对,是比赵佶还惨!

  毕竟在赵桓逼宫夺权之后,赵佶还选择了忍耐,并没有发作……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赵佶动手,利用手下亲信,罢免赵桓,自己重新登记?

  那场景会是什么样子?

  “传旨,迅速前进,半月之内,我要打穿河西走廊,兵临兰州,协助赵官家一起并肩作战!”

  耶律大石在肃州稍作休整,随即征募党项士兵,扩充八千人,并且以复国为号,在党项士兵铠甲上刻下死,休字眼,意为和蛮夷不死不休之意。

  同时在军中举出一面写着华夏字眼的大纛,两万多兵马,浩浩荡荡前行,沿途不断有人涌入,使得兵马突破了三万人!

  赵鼎完全接替了秦桧的工作,论起来赵鼎是多年的小吏出身,行政能力比起秦桧强多了,在他的调度之下,耶律大石如臂使指,力量膨胀的如滚雪球一般,竟然超过了兵败之前。

  “官家,可要撑住啊,臣来救驾了!”

  赵鼎知道,他出来已经快三个月了,两河的战局如何,西夏的变故怎么样?

  他们能得到的消息太少了,根本不足以拼凑出完整的情况,他也只能祈求老天保佑,同时不断加快速度……

  把时间向前调五十天,赵桓的处境绝对谈不上好,甚至可以用悲剧来形容。

  金兵先是猛攻可敦城,乞颜部投靠了金人,充当了攻击可敦城的急先锋,虽然意外,但还是在赵桓的接受范围之内。

  那可是乞颜部啊,专门抱大腿的乞颜部!

  便是成吉思汗,那也是给金人当了大半辈子的孝子贤孙,最后发现大金皇帝不行,才发出我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的感叹,随即起兵。

  见风使舵,几乎是乞颜部的传统艺能,只能说耶律大石还是疏忽了。

  不过可敦城被攻破之后,局势就急转直下,金兵从北边开始威胁西夏,晋王察哥立刻派遣五万人北上,一是收拢可敦城的残兵败将,一是防备金兵南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