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驾崩,却无子嗣,这可急坏了满朝文武。霍光急忙召集中两千石官员商议拥立新君的事,丞相杨敞、御史大夫蔡义、太常苏昌、右将军兼光禄勋张安世、卫尉兼度辽将军范明友、宗正刘德、太仆杜延年、廷尉李光、大鸿胪韦贤、大司农田延年、少府便乐成、京兆尹彭祖、左冯翊田广明、右扶风周德齐聚一堂。
霍光面露悲戚道:“陛下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啊!如今国不可一日无君,诸位大臣,你们都是国家栋梁,还望你们多多建言,选一位贤明的君主。眼下有两个人比较合适,一是广陵王刘胥,他是先帝的儿子,宗法顺位继承人。二是昌邑王刘贺,他是先帝的孙子,据说比较贤明。诸位大臣可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杨敞身为丞相,不过他为人谨慎,关键时刻从来喜欢掉链子。见杨敞低头不语,霍光指着蔡义问:“御史大夫,你怎么看?”蔡义年过五十,精于经诗,颇有学问。沉思片刻,扬声道:“宗法以嫡长子继承大位,论宗亲关系,广陵王是先帝四皇子,身份最尊贵,当承继大位。”众人都不言,纷纷眼皮耷拉。
霍光摇头道:“先帝四皇子为人荒诞,经常与巫师亲近,不适合当皇帝。先帝当初就是被巫术诱导,以至于一世英明险些尽毁,更弄得朝廷混乱,天下不宁。如果再选广陵王当皇帝,岂不是要重蹈覆辙?不妥,万万不妥!”
卫尉范明友早知道霍光意思,扬声道:“大将军,昌邑王为人忠厚,是先帝孙子,可以承继大位!”霍光没有表态,反倒扫视了一遍众人,漫不经心问:“诸位大臣,你们觉得呢?”众人纷纷不语。
霍光点名问刘德,刘德叹气道:“据说昌邑王风评不好,坊间盛传先帝去世时,他还游猎不止。何况有子不传,却传给孙子,恐怕会惹来天下非议。”霍光摆手道:“彼时或许昌邑王还不知道先帝已经去世,即便知道了,也最多贪玩。可广陵王就不同,当初陛下即位,坊间就盛传他私下召集巫师,似乎有行巫蛊之术的征兆。两者相比,自然是昌邑王靠谱!”
御史大夫蔡义、太常苏昌、卫尉范明友、光禄勋张安世、宗正刘德、太仆杜延年、廷尉李光、大司农田延年、少府便乐成、京兆尹彭祖、左冯翊田广明、右扶风周德等大臣纷纷附议。唯独丞相杨敞、大鸿胪韦贤不肯表态。其中杨敞是明哲保身,韦贤是经学儒士,不肯违背宗法制。
见丞相不表态,霍光只好暂且搁置。不久田延年亲自拜访霍光,受到了霍光热情招待。田延年曾被霍光重用,先担任大将军府长史,后来出任河东太守,又被霍光擢拔为大司农。田延年可谓霍光小跟班,霍光自然对他高看一眼。
田延年小心翼翼道:“大将军,为什么犹疑不决?您手握朝廷大权,天下事的处置权不是都握在您的手中吗?”霍光为难道:“废长立幼,丞相等人都不同意,想必天下的经学鸿儒也都不会同意,贸然拥立昌邑王,恐怕会导致朝廷分裂,天下非议啊!”
田延年不屑一笑道:“这些酸儒,除了会发牢骚,还会什么?自古立贤不立长,这是我大汉的规矩。孝文帝是因为贤明才被拥立为君,先帝也是因为贤明才被孝景帝册立为太子,而陛下更是如此,由此可见,废长立幼也不是什么大事。大将军只需要请郎官上一道奏疏,堵住这帮文人的嘴就是!”霍光大喜,当即命郎官上了一封奏疏。
第二日霍光召集中两千石官员,拿着郎官的奏疏给丞相杨敞和大鸿胪韦贤看,二人都哑口无言,纷纷表示支持拥立昌邑王。霍光拍掌赞叹,亲自入宫请示上官皇后,以皇后名义下达诏令,派少府便乐成、宗正刘德、给事中丙吉率领仪仗队前往迎接昌邑王刘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