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有一夭桃,正是芳菲漫天时,初阳立于其下,落花点点粘于发间衣襟,娇嫩柔美难分花面与人颜。
维城取簪花帖出时,正见此景,不觉心神为之一滞。初阳见其呆立门槛,其状颇为有趣,不免掩袖轻笑。笑声清脆,惊醒维城,口中诺诺,不知所言。
初阳于其手中取过字帖,犹自笑声不绝,只指指夭桃又指指维城,也不复言语只转身不顾而去。维城不知所谓,只傻傻地望着夭桃,心中暗想初阳可是知晓几日前所赠夭桃何来?初阳可是知晓我心中所思?
归至秋园,二老虽知初阳必定晚归,但犹在堂中守候。初阳心中也十分感念,于是将拜师一事大致告知老人以安其心。秋翁听完后,哼了一声道:“随园倒是执念未改当年,只望其文章书道能更上层楼,不然何以授我家初阳?”说完正欲离去转身又对初阳说道:“初阳改日去见随园,只与他说若悉心教导与你则嫌隙尽消,若不然终身不复相见。”
秋翁离去自往园中巡视,小狐也随之而出。初阳却心中疑惑重重,望向婆婆却不知如何开口。见此情形,婆婆轻拍其手,细细说道:“人皆有年少气盛之时,只不过是昔时朝堂意见相左就衔恨这许久,可见这二人也非心胸开阔,初阳莫要学他们。不过随园此行一则惜才,二则亦有示好之意。此番若能尽释前嫌倒还要多谢初阳了。”
初阳方知始末,皱皱眉头道:“原来先生以我铺路还不明说,待三日后我只说不复相见不说嫌隙尽消如何?”婆婆失笑,初阳也绷不住脸,二人草堂中笑声阵阵,不远处秋翁亦自欣然。
因要研习小楷,初阳早间仍旧与秋翁于园中忙碌,午间却静心于房中揣摩维城所赠书帖。婆婆早备好文房四宝置于房中,虽不是什么珍品,初阳也觉心中十分熨帖。
暖风频送花香怡人,房内桌旁初阳只以指于卫夫人帖上细细描画并不轻易下笔,只是心有所得方才起而书之,但也不能满篇只不过数十字而已。意尽归座,兴起出笔,如此往复,一日也只不过写得百字上下。只有小狐愈加无趣,园中房内处处寻人玩耍,晚间则越发缠人。
匆匆时日终不待人,转眼就到了初阳初次往集贤书院请益之时。将几日所书之字一一收捡,初阳抱好小狐后辞别二老而去。晨间湖面多有水烟撩人,初阳早早出门就为领略这烟雾空灵之感。轻灵剑意得来已有时日但初阳却依旧不得要领,每每催使都有剑失毫厘意谬千里之感,甚为苦恼。
沿着湖边缓缓而行,水烟若进若退、若有若无,只在人之四周萦绕却从不会停留粘结。
瞧瞧左右并无人影,初阳分出神识,将少量若即若离的烟雾困于掌中。将手中轻烟凑近查看,烟气却无被困之悲依旧轻松闲适,初阳稍稍收回神识放开缺口,烟气也不急不躁只是徐徐逸出。看着这慢慢逸出的烟雾,初阳心中似有所动,但要细细追寻却如水烟一般不着痕迹。知是时机未到,初阳也不在此上多做纠缠,只加快脚步往书院而去。
想是怕初阳路径不熟,维城与一书童也已候于书院门口。初阳望见二人,心中隐约有些窃喜,面上却依旧一派云淡风轻。书童迎上前接下书囊,并引维城与初阳往三樾斋行去。
初阳不知先生惯来讲学之风,路上正好向维城打听一二,以免到时乱了秩序。维城自是不会藏私,也详细与初阳讲解,二人谈笑风生在将要行至三樾斋时正好遇上章侯,三人熟识已久不拘常礼只是相互招呼后同行。只是初阳在章侯眼中分明看到了几分愕然躁动,但转瞬而逝。
随园先生讲学颇有稷下遗风,将书文疑义稍作讲解,便准许弟子各抒己见甚至脸红争执也不多做阻拦。如此一来,学子并不是独以先生之论为是,而是各有己得,各有延展。堂后先生所留之题便是课中所论之点,学生心中有物行文自是如行云流水,流畅万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