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朝廷和定王的这一场恶仗已经打了一年了,终于在雪花飞舞的腊月即将分出胜负。
腊月,北方的百姓们已经无暇理会过年之事了,到处兵慌马乱的能有活着就不错了谁还敢想过年的事。
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是明朗了,这一战朝廷必败,可问题是定王胜了天下也不会太平。
临近年底了,朝廷突然颁布了历史上最好笑的一道圣旨,不过这道圣旨却只能贴在京城的周围。因为现在的大华烽烟四起趋于平定,朝廷剩的只有一座大气磅礴的京城,没有其他任何一块王土能贴上这种东西,所以这道看似震惊天下的圣旨已经抡为了百姓们的笑柄。
新皇帝下了罪己昭,又将起兵造反的定王怒斥为国贼家盗,朗朗用语无不是歹毒之极。
可问题是圣旨上对于师杨二家的叛变却是只字未提,几乎全是在数落定王的罪过,包括这一次战役他对于百姓们惨无人寰的洗劫。
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那些文绉绉的话不可能骂出赵沁礼的心声,洋洋洒洒的一大通下来实际上不疼不痒,因为光是骂似乎也发泄不了赵沁礼心里的那股火。
重要的是圣旨的最后赵沁礼决定退位让贤,江山社稷有能者居之,而他随后就会诡异佛门一生伴随青灯古佛。
这只能贴在京城周边的圣旨可翻不起什么渲染大波,定王得知以后只是鄙夷的一笑,因为他的大军离京城已经不足十里,看到这张圣旨的时候他已经是兵临城下了。
京城的城墙高大而又恢弘,各城门已经聚集了三万多兵马准备与定王誓死一战,这些兵马有来自大内禁军和九门的军马甚至是不少愤慨的书生,他们明知是个死却毫不犹豫,因为他们世代身受皇恩,眼下朝廷有难他们自然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有不臣之心者,亦有忠君爱国者,这年头聪明狡诈的大多是文官,而深受三纲五常影响尽力保家卫国的却是武将。
丈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赵沁礼众叛亲离以后还是咬牙切齿的不肯善罢甘休,这些忠于朝廷的死士是他给定王留下的大麻烦,事到如今他虽然无力回天但也绝不会让定王好过。
定王大军兵临城下,劝降无效后定王一声令下,休整完的十五万大军立刻杀声震天的攻打京城。
京城守军虽只有三万,但都是心志坚定的精兵强将,有城池天险再加上城内有不少御敌的武器,即使是面对着定王的十五万大军也浑然不惧。
京城大城本就是一道天险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但铁了心死守的话想打下来也不容易。
定王自小就在京城长大,对这的一草一木可谓是了如指掌,这一战他不敢有半分的轻敌。虽然京城大城的防御力很是不错,不过他对这防御系统的一砖一瓦也是心里有数,仗着这知己知此的优势打起来也不会吃太多的亏。
京城恢弘大气,城内有的是给养的粮草,到了这关口这些红了眼的死忠可不讲什么王法,要粮草要兵器直接就抢,战斗刚一打响整个京城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不管之前是多大官多高贵的皇亲国戚都不能幸免于难。
定王大军即使来势汹汹也暂时讨不到什么好处,谁心里都清楚用攻下京城的话不容易,所付出的代价也势必惨重。
会庄子一战已经无比惨烈了,这最后的京城一战肯定更加的险恶,但打到了这时候谁都不能退缩半步,定王心里清楚现在的情况,如果不血洗京城坐上那把龙椅携天道正统的话,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来日也只会一败涂地。
朝廷已经不是心腹大患了,打下京城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以后真正的敌人变成了师杨二家,而且他们的兵力之众也是让人大跌眼镜。定王不得不有所保留,若不是因为世子战死的话他不会疯了一样拿出家底与禁军死磕,因为现在的局势已经到了谁都没法预料的地步。
京城一战定生死,因为与这两大武家是战是和全取决于自己攻下朝廷的前提,若是连京城的大门都进不了的话,定王又有什么本钱去和两大武家周旋,去和他们刀戈相向。
定王和朝廷打了一年了,这一年他的损失异常的惨重。眼下杨家盘踞江南虎视耽耽,这一年他们却是韬光养晦中度过,想想两大武家联手的可怕,定王就感觉毛骨悚然甚至心里没了底气。
京城最后一个战役打响的同时,师家已经完成了对河北一地的全面攻打。
手握十万大军,按理说即使与定王一战也有叫板的实力,算得上乱世中的一号枭雄。
但师家家主师俊却已经没了那争夺天下的想法,一封投诚的书信以臣之称直达江南,对于他的决定师家上下虽然不甘但也只能顺从,因为面对着如日中天的杨家,师家在这百年之争中依旧落于下风。
既然没争夺天下的实力那只能选个安生立命之处,取舍的问题很是简单,不是臣服于杨家就只能臣服于定王了,何去何去对于师家来说倒是不难选择。
论实力的话无疑准军待发的杨家更加强盛,百年来两家的交情其实亦敌亦友,有着同样的仇恨又有着不为人知的交情。师俊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杨家,不少人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因为始终江南敬国公这条疯狗确实有那个气魄。
津门水师码头,数十艘全新的快速战船已经来到了,这就是投诚后换来的第一笔赏赐。新建的水师兵马开始熟悉这些船只和船上配备的热武器,士兵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操练着。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