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皇帝的封后大典,举国轰动,普天同庆。
睿后贤良淑德,草微出身,以聪慧睿智,抵抗三国联军,救国之危难,兴办太学,深得民心,造纸术与印刷术,更是将南诏的历史推进了下一个里程碑。
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京城中最大的两个家族,在这场后位争夺战中败落,萧家保持了缄默,沈家,沈丞相眼神高深莫测。
当然,封后大典中,最高兴的便是朝中以太学祭酒康熙为首的太学党,在之前的恩科考试中,除了帝国双壁苏漓轩与燕无双,太学中也有不少学生高中入朝为官。皇后曾是太学的助教,他们也算是皇后的学生,因而太学中更是派出了最优秀的代表去参加皇后的封后仪式。
封后,意味着,朝堂中的势力,又要进行一轮新的洗牌,谁会被刷下,谁又会上位,这又将会是一场权势争夺的腥风血雨。
相对于京城之中党派纷争正在白热化的较劲,封后大典如火如荼的进行,南诏帝国三大家族之一的苏家,却正在举办着一场低调的丧事。
因为出殡日正好与封后大典之日相撞,因而,苏家只能吃闷亏的不声不响的紧逼了家门,连前来凭吊的亲友,都是从侧门进来的。
萧瑟的风,紧逼的朱漆的们,相比封后大典金銮马车十丈红帐人潮涌动,更显得无比的凄清。
行人行色匆匆的走过。
“你听说了么,苏家在举办丧事?”
“哎,白发人送黑发人,苏丞相本来身体就不好,前段时间才刚刚好点,没先到有遭到这样的打击,听说又一病不起了。”
“苏丞相门生满天下,想那苏漓轩,也是这样风华绝代,可惜天妒英才,可惜!可惜!”
酒楼里,喝酒的虬须大汉放下酒碗,连连叹息。
“听说他先是被圣上派往西厥,接着出任桐州知府,上任三个月就办了当地不少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当地百姓,都称他为青天。”
虬须大汉旁边的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人说道。
“那可不是,我家小舅子的娘家便是桐州的,听说苏大人办起案来,完全便有苏丞相之风,铁面无私,毫不留情,我小舅子一家,都对苏大人感恩戴德。”
“如今像这样的好官少了,燕御史为民请命,已经难得,苏大人公正廉明,如果南诏有多几个这样的好官,必是国之大幸,民之福气!”
“只可惜,帝国双壁,如今就只剩下燕无双燕御史一人了。哎!”
“知道那苏漓轩是怎么死的不?”
“听说在桐州上任没多久,便患上了咳血症,看了很多大夫都不见好,桐州凡是会医术的,都免费上门去给苏大人看病了,但是都瞧不出什么,哎!”
“我怎么感觉苏漓轩不是病的,而是中毒了?”
“有道理,桐州那么多有名的大夫,竟然都瞧不出病因。”
“苏大人在桐州办了那么多大案,估计得罪了当地不少恶势力,那些人都巴不得他早点死呢。”
“说的也是,桐州不比京城,天子脚下,燕御史不怕得罪权贵也要为民请命,是因为有一个皇后的后台,苏大人远在桐州,即使有苏丞相,也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既然死的蹊跷,为何不去查出这幕后黑手,苏丞相就苏漓轩一个血脉,苏家人怎么能让他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再怎么也要将这凶手找出来。”
“苏丞相因为苏漓轩的死又是一病不起,苏丞相虽然门生满天下,但是关键时刻,出来的却没几个,哎!听说苏家人也有到京都府尹那击鼓鸣冤了,但是无凭无据的,也查不出什么,就这样不了了之当做是病死的了。”
“可惜这世上又少了一个好官。”虬须大汉连连摇头,重重的放下手中空了的酒坛子,冲着不远处的小二喊道:“小二,再来一坛酒。”
“好咧——”小二轻快地应道。
“几位爷所得都是国家的大事呢。”店小二又上了一坛酒,看了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们有没有听说,关于苏漓轩的死,有一个传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