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宜来到朱家之后,也受到了朱夫人的热烈招待,同时跟朱静儿见了面,比较先前两次的刁蛮,这会儿的朱静儿乖巧多了。
大家很有默契地对渭水河畔桃花林里的那场孽缘绝口不提,按照嬷嬷所教导的,锦宜称赞朱静儿衣裳的款式新颖,越发把朱姑娘衬得面若桃花美艳绝伦,朱静儿果然面红果耳,也讷讷地赞锦宜的气色很好,问用的什么胭脂。
幸而跟桓素舸相处过的,锦宜不慌不忙地报了“半分春”的名号,这是长安里最为昂贵的老字号。
不料,又成功地引来许多旁听的女孩子们的关注,其中两位显然是此中高手,询问锦宜是不是用的最新的那种“金边玫瑰”,锦宜本是鬼扯,她哪里涂过什么胭脂?但这会儿骑虎难下,便点头承认,于是大家又开始惊叹:原来这种最新的胭脂,现在还未在市面发售,锦宜居然能抢先用到……实在是令人羡慕极了。
外头在下雨,锦宜急躁的身上也在冒汗,偏偏朱静儿因被家长教训过,大概又因为锦宜先前赞美她的时候表情太过诚恳,朱静儿竟有化敌为友之势,拉着锦宜谈天说地,不肯放开。
锦宜好不容易找了个借口摆脱了朱静儿,东张西望,发现有一位女眷起身告辞,她即刻像是找到榜样,便立刻跟随行的嬷嬷提议也跟着走。
嬷嬷表示赞许:“这也是做客之道,越是身份矜贵,越不会久留。”
锦宜大喜,没想到自己居然歪打正着,懂得了豪门应酬之道,当即向着朱夫人告辞。朱夫人盛情挽留,却终于亲自送了锦宜出二门。
锦宜一脚出门,先长长地吁了口气,这一场雨把连日的憋闷扫清了大半儿,也把方才在里头饱受荼毒的耳目给荡涤一新。
锦宜只顾急着往外走,冷不防屋檐上一连串雨点随风吹来,有几滴打在锦宜头上,又顺着滑下来,在脸上滚动。
锦宜脚步不停,只微微地转头抬起衣袖擦拭,不料这一幕,却正给一个才出二门夹道的人看了个正着。
“那女孩儿是谁?”这人歪头,问身旁的小厮。
那小厮张望了会儿,因先前迎宾是认得的,便道:“回茂王殿下,那是郦家的姑娘,是未来的辅国夫人呢。”
这问话之人,也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年纪,头戴金冠,相貌清秀,只是双眼里透出些许戾气,原来这位正是明帝的第三个儿子,才被封为茂王的李长空。
李长空闻听一笑:“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她。”
他竟然不避嫌疑,迈大步走了出去。
锦宜正一边擦脸上的雨水一边往前走,有一滴水珠沁入眼里,湿湿地极为难过,她只顾眯着眼清理,耳畔听到有人道:“茂王殿下。”
锦宜还未反应,肩头就被人握住了,她一抬头,对上一双泛着嘲笑跟凶戾的眼睛。
茂王李长空望着锦宜,笑道:“咦,哭的这样伤心,是因为看见了朱家姑娘,想起自己的伤心事了吗?”
锦宜一愣:“你说什么?”
前方的嬷嬷忙道:“这是茂王殿下。”
锦宜才要行礼,李长空握着她肩头的手一紧:“我还以为桓玹看中的人是何等绝色,也不过如此嘛!”
锦宜一个踉跄,便走出了伞下,雨打在头脸身上,凉浸浸地让她打了个寒战。
随行嬷嬷叫道:“殿下,这是做什么?”那朱家的陪客也惊了,忙来劝阻。
李长空却不松手,他欣赏着锦宜被雨水浸润越发润泽鲜明的脸:“说说看,你用了什么法子勾引到桓玹的?”
锦宜嗅到他身上传来的酒气,熏人欲呕,原先因知道他是茂王殿下,心里还有些悚怕,加上雨从脸上滑下来,越发迷了眼睛,正是狼狈无措的时候,直到听了这句……
锦宜皱皱眉,歪头看着面前的茂王,那双被雨水打湿的双眼,带着琢磨之色,光影迷离。
李长空却突然觉着,面前的人,身上的气息好似不同了,他握着锦宜肩头的手,竟不由自主地一松。
但就在此刻,身后有人道:“殿下,您喝醉了。”
喜欢小逃妻请()小逃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