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少林僧兵> 第二回 圣旨神秘去复来 佛寺比武大点兵(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回 圣旨神秘去复来 佛寺比武大点兵(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这一冷一热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执事僧,今日为何出奇地一致?莫非他俩心里都有别扭?还是本身不愿远征抗倭?宗书心间不觉烟生雾起。到汝州少林寺下院观音禅院做法事期间,月明留在少林寺常住院,他不明情况。宗画却是跟了他一同去的,未曾有什么过节,何以今日如此不谐呢?月明又是为了什么?难道他跟宗诗、月空有过什么不快?但这个年轻的“火焰佛”最是古道热肠、生性爽快,遇到不快意的事,很少上心,即便有什么争执,也是门内红脸,门外就笑的,怎么今日就冷漠如宗画呢?

  疑惑归疑惑,僧兵远征抗倭却必须立即定下章程。宗书决定亲率僧兵远征。因他年过半百,月空等众执事一致反对。最后议定:还是按照少林寺规:“比武打山门选将。”由武僧自愿报名,比武争夺领兵主将,夺门最快、取胜最多者为主将,次者为副将。然后,再由将选兵。宗画进京解说少林风波,月明留寺练兵备用。但在僧兵出征之前,二人则要作为把守各门的门主,筛选众僧比武夺将……

  事定人散,天已晨光熹微。宗书却心中云翻雾滚、扰动不安。竟然没有一丝困倦睡意。他缓缓踱了几步,忽又想起首座宗经。今日议兵抗倭,他自愧退出,当时不便多言,现在正可到他禅房聊聊,让他心头少些挂碍。于是,虚掩了门,径向宗经禅房而去。

  外面,风已纤纤,雪亦袅袅。早起的杂役僧或者轻扫积雪,或者从容往来,寺院内一片宁静和谐。

  首座僧禅房与方丈堂同一进院落,在方丈堂东厢寮房的最北端。宗书几步即到。

  宗经禅房的门竟也虚掩着。宗书轻拍两下,里面没有应声,门却又开些一缝儿。透过门缝儿,发现对门方案上,铜镇尺下压着一方纸笺。

  怎么?宗经——宗书隐觉不对,便推开门进去。见桌上竟是一纸留言。抬头一行字:“敬候方丈小山公。”小山是宗书别号,此笺正是留给他的。

  笺上大意是:日本侵掠大明,少林僧兵行将远征卫国,作为少林僧徒,本宜应征出山;但作为日本人,又不能与父母之邦刀兵相见。所以,内心惶惑不安。尤其担心,朝廷知道此时还有日本僧人在少林,再给少林增添麻烦。山门风波,死了钦差,丢了圣旨,朝廷肯定怪罪少林。他决不能因为自己在寺,使少林寺再罪上加罪,故而,就此留函别去,携法弟月澄东归扶桑。

  月澄也是日本僧人,与宗经同时来少林参禅习武。

  小山览罢,不由顿足叹息。寻思这风雪满天,天寒地冻的,宗经、月澄远归故国,必多不便。何况此时大明正在抭倭驱寇,海禁极严,更是无法挂帆东渡。一旦偷渡出海被官军抓住,必遭不测之祸。于是,暗暗埋怨几句,急命两个年轻僧人快马去追,让宗经二人回来。

  宗经今年50多岁,原是日本山**,但州正法禅寺僧人,法号道启。16年前,携师弟清远西来少林。先师方丈虚白,按照少林法裔排序,分别为二人另取法名:宗经、月澄。宗经深爱少林禅武宗风,入寺潜心参禅,虚心习武,数年之间,已在佛学和武功上获得很深造诣。小山宗书升任方丈后,他也被推为少林首座僧。在同门师兄弟及寺内执事僧中,宗经年纪最长、最与宗书相近,因此,二人时常切磋佛学、互探禅理,最投脾味。尤其宗经出任首座后,两人更是共筹寺务,同修莲花,情深意洽。如今,宗经这般别去,不能不使他感叹不已。

  怅怅许久,他才踽踽回到方丈堂。乍一扫眼,忽见桌案上多了一卷黄澄澄的东西。

  圣旨?!

  看那卷成短轴的黄绢,分明就是一道圣旨。是那道丢失的朝廷圣旨找到了?还是谁送到这里的?他四下扫视一遍方丈堂,却无半点人影。

  他不及细想,紧走两步过去,打开绢轴,双龙捧着的朱红篆书“圣旨”二字立刻映入眼帘。他心下一喜,两手不觉微微颤抖。再看圣旨内容,正是急调少林僧兵远征东南抗倭的——不是那道丢失的圣旨是什么?!

  宗诗翻遍大雄宝殿找不到的圣旨,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桌案上?难道是月忠送回寺来的?他既回寺,又为什么不见自己呢?宗书百思不得其解,只得问院里的杂役僧,见没见月忠来过,杂役僧尽皆摇头作答。他又让人唤来宗诗,问圣旨是不是他找到送来的。结果是:宗诗听说圣旨在方丈堂出现,比他更为惊讶。

  难道真是佛祖保佑少林,送来了圣旨?小山摇摇头,却又双手合什,低诵一句:“阿弥陀佛!”

  当日,小山传下方丈法谕:即日起,开始在少林寺常住院及各下院武僧中,招募僧兵,有愿参加僧兵抗倭及担任僧兵主将者,可速到堂主僧宗诗处报名。两日后,即按少林寺闯关打山门的惯例,选出僧将。然后,再由僧将挑选僧兵。

  法谕传下,少林寺常住院立即热闹起来。下院各寺武僧纷纷赶来,打听的打听,报名的报名,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宗诗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月空、月清先后报名离去,宗诗赶紧也将自己法号填在僧兵的报名册上。他清楚:论武功,自己根本争不住僧兵主将。也没必要自不量力、强争一头。然而,他一定要参加僧兵远征抗倭。为父母报仇,为惨死的家乡百姓报仇。

  宗画、月明二人则忙着挑选把关守门武僧,分别教以应对闯关的战阵战法。

  小山则分别到宗诗、宗画处看看情形、问问情况。见报名武僧越来越多,宗画、月明做事认真,章法井然,不由暗自欣喜。只是到了晚课时,追赶宗经、月澄的僧人空空归寺,又使他怅惘良久。

  大概上天也想好好欣赏一下少林寺比武选将。两日后,竟然风停雪住,红日早升,琼楼玉阁连成一片的少林寺映着朝阳,银光闪闪,红光烁烁,直似西天梵宫。

  经过两日报名,登记参加僧兵抗倭的武僧达600余人,这已几乎是少林寺及下院年轻力壮武僧的总数。报名闯关夺将的有月空、月清等36人。此时,应募僧兵的600余人,全部候在山门外,等待着率领僧兵的僧将打出山门,挑选自己远征抗倭。到少林传旨赐甲的百余官军,也分立山门外的两则,等候一瞻跃然出山的僧将风采。月空等闯关夺将的36人则齐集方丈堂前的台阶下,只待小山方丈一声令下,便开始鱼跃龙门、次第闯关。月空等人只知道,从方丈堂开始,他们要想打出山门,需过三道关口:依次是大雄宝殿、天王殿和山门;三道关口各插36面旗帜,每面旗上各书一位闯关者的法号。所不同的是第一关大雄宝殿后门两侧尽插绿旗,天王殿插黄旗,山门插红旗。但三道关究竟如何布阵,却没人知道。

  小山今日特地披上金线红缎袈裟,庄颜站在方丈堂前的台阶上。前面放置一张青瓷翘头小案,案上正中一只白瓷莲花香炉,炉下散放着一把香和一面三角小红旗。翘头小案两侧,站着庆圆、庆方两个小沙弥。左侧庆圆两手执镲,右面庆方腰挂小鼓,二人也似小山一样,神情肃然。

  小山翻翻手中名册,又打量一下月空等人,首先宣布闯关选将规则:今日闯关,将从最后报名者开始。每念一个闯关人名,就燃香一支,击鼓一通。闯关人每闯一关,即夺一面书有自己法号的旗帜。闯关者开始闯关时,庆圆则执镲相随,每闯一关,鸣镲三声,取旗一面,闯关失败,鸣镲一声,庆方则闻镲捻灭其香。然后,旗、香相合,换人闯关。闯关结束,以夺旗多者为胜,旗帜相当,则以燃香少者为胜。

  众僧听罢,都觉公平,竟不约而同,合掌高颂:“阿弥陀佛!”

  申明规矩,宗书见众僧人人踊跃,不由会心一笑,从小案上拿起那面小红旗,轻轻一挥,朗声道:“嵩山少林禅寺抗倭报国、闯关选将,现在开始——”

  台下众僧又一次齐刷刷的双手合什。

  “第一闯关人,少林下院广惠庵庵主宜宁禅师——”宗书话音才落,一个40多岁的矮胖僧人石磙般从人群中挤出,身后随即传来几声笑。但他似乎并不气脑,扭转又粗又短的脖子,向传来笑声的地方假作生气地眨眨又大又鼓的眼睛,哗啷一声,甩袖抖出一个浑身铁牙的流星锤,往半空里一送,又迅即收回宽大的袖子里。仅露这一手,人群中的笑声便戛然而止。行家都知道:能让狼牙流星锤如此迅猛自如地袖出袖入,而不显一丝吃力,武功便决非等闲。

  庆圆点燃一支香插入莲花香炉,庆方的腰鼓随即响起,踩着鼓点,宜宁向旁一跃,袖中的狼牙流星锤又哗啷弹出,嗡嗡叫着旋飞起来。锤飞同时,人也掠地急旋,如此锤绕人飞,人随锤转,越转越急,越旋越快,仿佛一大一小两个流星颉颃相逐。忽地一道雾尘扬起,人锤早已离了方丈院,飞旋着掠向大雄宝殿的院落。

  少时,叮叮当当的铁器撞击声便从前院传来。声音又响又急又密,直似前院下起了铁冰雹。这边方丈院内,人尽屏气敛声,支棱起耳朵聆听前院动静。乒乒乓乓多时,忽然声息,继而传来三声镲响。

  显然,宜宁已经闯过第一关。但此后许久,竟没了下铁雹似的声响。众人猜测:可能开始了拳脚相搏,因为相距较远,听不到声音。但他们还是一个个凝神倾听,想努力听出点动静来。

  又一阵寂静,忽听一声龙吟虎啸般大吼滚空传来,紧接着一声镲响。

  众僧立即松了架,开始议论起来。庆方捻灭了香。拔出香炉。一会儿,庆圆手举一面绿旗跑回来,跟庆方捻灭的香合在一起,送入方丈堂。脸上一块青肿的宜宁返回后,小山安慰几句,让人扶入寮房歇息。

  第二个闯关人是下院水峪寺的当家僧广亮。他也在40岁左右,眼窝深陷,仿佛打烂的蛋壳,体瘦背弓,犹如一弯残月,腋下夹着一根疙疙瘩瘩的拐杖,走起路来一倾一踮。

  广亮本以为自己背后也会招来一片笑,却不料竟是出奇的宁静。武僧们的确没有笑,却是一个个紧拧眉头。尽管大家知道:他也会有一身好功夫,但像他这副身板,率领僧兵抗倭毕竟不宜。

  鼓声一响,广亮浑似雄鹰听到狡兔响动,拐杖陡地拄地,身如急浪,倒卷翻起。紧接着,身落杖起,杖起身落,几个连环翻腾,已让人无法分清到底是人带杖翻,还是杖带人腾,直觉道道黄色飞虹掠过,转眼人杖俱失。

  方丈院中,顿时泛起嘘声一片。

  只是广亮翻去多时,人们却没有听到期待中的拐杖对搏兵器的声响。

  莫非第一关已改为拳脚?身带残疾的广亮离了拐杖,岂不先亏一着?众人正自猜疑,猛听到三声镲响,大家才相视而笑。

  接着,远远传来叮当声。声响虽急,却很单纯,想是只有两个人在对打。这样叮当一阵,又没了声。想是两人都失了兵械。沉闷了好一会儿,竟又响起三声镲响。

  等待闯关的众武僧不由纷纷赞叹起来。没想到:身带残疾的广亮禅师竟有如此手段,无怪乎他敢夹拐闯关。众人也因此更增信心,一个残疾禅师尚能连闯两关,何况四肢健全的自己呢?!

  众僧摩拳擦掌,正自议论纷纷,远远传来一声镲响。大家立即噤了声,一个个望定通往前院的道口,等待着广亮失望而归。

  依照既定的顺序,报名闯关选将的武僧一个个燃香而动,闻鼓而出。但大多都是闯过一关便折戟沉沙,鲜有闯过第二关的。甚至还有一旗未夺,即惭愧退回的,一直轮到月清闯关时,还没有一人夺下红旗、闯过三关。

  小山念到月清法号时,月清显得极不自信。他望望宗诗、月空,提刀而出,但脚步却不像庆方的鼓点那样紧密有力。他倒提单刀,向小山行个半拳半掌礼,便走向前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