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事弟子躬身,“弟子先告退了。”
李澈点头,待他走后,捧着卷册来到了书桌前。
他取来最上面的一册,翻开后,细细翻读起来。
“永盛两年,溱州黄土灵石矿脉,日产百石,八成数上缴宸虚,一成半数收归国库,半成作酬付与当地孙氏、黄氏、方氏。”
这赫然是一本齐罗国记录官家所管摄的灵石矿脉开采情况的卷册!
底下是一些具体的数据记录,有关这座溱州矿脉自开采日起,每日出产的具体数目,当日监工的是由哪一官家部门带领,又是孙、黄、方哪一家,哪一人配合办事。
最后又是当日开采的这批灵石具体交由给了谁人,官家是谁负责运输,孙、黄、方又是谁人来接运,而宸虚派又是派谁将这八成的大头给取走。
一步一步,事无巨细,白纸黑字记录的一清二楚。
李澈一页页翻看,没有遗漏半点。
他的想法很简单。
假若刘氏真的参与到了云晶的制作当中去,那么首要条件,即是找到一个能够便利自家作事的“工坊”。
这座“工坊”,其余条件都是次要,最重要的即是有足够的灵石提供。
正如他此前所想,有什么能够比一条灵石矿脉更能够满足这一条件呢?
齐罗国也算物产富饶,凡俗用度且暂不说,境内光是可供开采的灵石矿脉都有十数条,绝大部分至今都还在作业,只有数条已经枯竭。
这十数条矿脉占地广博,有些在地下横亘连绵数州,有些从山川江河穿流而过,一条矿脉仅从一个入口开采根本无法竭尽,故而每一条矿脉都有数个乃至十数个开采口,以便作业。
李澈要做的,就是找到这其中的猫腻,或者说不正常处,从产量入手。
他翻看不止,看得极为细致,到了关键地方还要停顿下来细细思索。
一本翻阅完毕,他再又取来一本。
“永盛一三年,百桉城大原山灵石矿脉,日产三百石,九成数目上缴宸虚,一成数目收归国库,正月初八起开矿。”
……
“永盛一三年五月初八,产数三百一十九石,二百八十八石交由宸虚派仙师宫白,三十一石收归国库。”
底下是这位叫做宫白的仙师所戳记的印信,来自宸虚派广源观,以及齐罗国户部尚书所签授的文书,左右各一份,封贴在卷册上。
……
一连翻看了数本,正觉枯燥,想要新泡一壶茶去顶层透会儿气,李澈忽然看到了些他感兴趣的内容。
“高景二十三年,澹州青原山灵石矿脉,日产千石,九成数目上缴宸虚,半成收归国库,半成作酬交由建安刘氏,三月初五正式开采。”
“高景二三年四月三十,产数九百五十八石,八百六十二石上缴宸虚,四十八石收归国库,四十八石付与刘氏。”
“宸虚派广源观公孙鸿仙师缴收,户部侍郎曹雅志收归,建安刘氏刘图古受付。”
底下照旧,是三封印信与文书,各有宸虚派广源观、户部尚书、刘氏族长的戳印。
翻过这一页,有趣的来了。
“高景二三年五月初一,澹州洪涝,谯江江水倒灌,数条矿道被淹没,部分农工死伤,开采进度迟滞,当日未出产。”
“高景二三年五月初二,刘氏仙师施法牢固矿道,开采正常进行,受限于上工人数,当日仅出产两百一十五石,一百九十三石上缴宸虚,收归国库一十一石,付与刘氏一十一石。”
……
“高景二三年五月十六,澹州洪涝再起,谯江江水倒灌,汹涌奔溢,青原山灵石矿脉所有矿道皆被淹没,大量农工死伤失踪,开采暂停。”
“高景二三年五月廿七,澹州洪涝消退,建安刘氏在澹州城外布粥派米,设立临时居所,救灾事务暂告一段落。”
“然则,青原山灵石矿脉工作再启时,大量农工罢工,直言此处矿脉受有诅咒,洪涝来犯,一江之隔的广吉山矿脉半点无事,唯独此处死伤无数。”
“户部提高工钱,刘氏加大人手巡视,保证矿道稳固,却依旧没有农工愿意上工,几乎所有的农工赶往广吉山灵石矿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