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烦啊?跟现在大多数游牧族群差不多,看似挺彪呼呼的,实际上战斗力不怎么样嘛。”智瑶放下了手里的战报那是一种实情,目前的时代不属于游牧族群,他们对上诸夏列国极少能占到便宜,一般是被打得满头包的下场。
以前智瑶觉得很奇怪,明明来来去去就是那些游牧族群,怎么过上几百年就变得那么剽悍?
后来,智瑶搞清楚了一件事情,游牧族群的战斗力或许是有所上升,更多的是农耕族群的战斗力下降得太厉害了。
中山国后面消失了。
楼烦、林胡、屠何成了匈奴的一支。
至于说游牧族群全面兴起?那就不得不提到头曼与冒顿这两个人了。头曼创造了“胡”这个民族冒顿则是给游牧族群带来了太多的新战术,包括不跟农耕族群正面接战,拖疲了、拖垮了、拖…反正就是各种拖,找机会再给一下狠的。
冒顿创造出“拖”字战术,看上去内核非常简单,偏偏就是这一招鲜让游牧族群用了一两千年之久,使得农耕民族在缺乏战马的情况下总是吃足了苦头。
在当前时代,楼烦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牛逼,他们很识相地知道比起追求自我诸夏化的中山国,自家其实啥也不是这一次,晋军跟异族联军在平原地带交战,折损最惨重的就是楼烦,一下子丢进去了一万多人,
再次证明现阶段游牧族群对上诸夏的强国强军,真的就啥也不是取得平原交战胜利的那一路晋军,他们严格地执行了智申或者说智瑶的命令,抱团向北继续推进,沿途不做任何分兵出击的行为。他们采取的就是徐徐推进的策略,走过哪里就是肃清哪里,再占领哪里,保证后勤通道,也确保不会再次被围。
这样的推进方式会使得进攻的速度很慢,越推进的兵力越少,可是胜在足够稳妥。
如果以为智瑶只是想避免那一路晋军被围,想得就有些简单了。
“世子如此谋划,行毕其功于一役?”子路刚过来,了解智瑶的部署,第一时间看透了在谋划什么子路?不止他,还有子贡、冉有、颜回、宰予等等人。
他们在去年护送孔子回到鲁国,得知晋国今年会大举进攻中山国,得到孔子的允许再次前来智氏,到了“邯郸”才知道智瑶已经北上了。
关于他们南下救援孔子的遭遇暂时不提,反正他们又再一次得到了智瑶的接纳。
有人才来投,尽管这些人之前干的事情挺令智瑶恶心,本着人才难得的心思,再来是智瑶这一次有把握收服,为什么不接纳呢?
当然,智瑶的心态跟以前不会一样,以后就是纯利用,信任什么的提都别提。
“三路出击,两路迂回合围,全歼敌军于山中!”智瑶打仇由时使用了钳形战术,完全可以将钳形攻势再用一次。
战争呀,能达到目的,一再重复使用相同战术,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