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主要是我累。”
陈凡摊了摊手说道。
“别这样啊,陈凡老师,您在东方卫视那边都是一个星期一期节目的。”
“那不一样。”
陈凡说道:“百家讲坛根本就不需要彩排,只需要一张桌子就可以。但你看看我们的节目,真是要人老命啊。”
摸了摸腰,陈凡这些天排练也感觉老腰受不了。
他是最头痛这样天天排练的。
但这又没办法。
直播就得一次成型。
而且请来的都是一些话剧演员,话剧同样也是一镜到底。
如果没有多次的排练,那怎么可能表现出舞台上的效果。
哪怕就算不是直播,录播对于《典籍里的中国》这样的节目,也得排练个无数遍。
“陈凡老师,要不,两个星期一期怎么样?”
“两个星期也太短了。”
“三个星期?”
说着,许量又说道:“陈凡老师,台里商量了一下,我们还可以追加1000万的制作经费,如果有多余的,陈凡老师您可以处理。”
“看起不错啊。”
就差要答应。
陈凡还是摇头,一本正经的说道:“许主任,我是这样的人吗,以后这样的话不要跟我说。”
“陈凡老师,算我求您啦。”
许量急得跺脚。
陈凡拍了拍许量的肩膀,说道:“好了,好了,不气你了。我也不是休息,主要是,真没有时间。你也知道,此前我接了中华档案管的一些事情,最近就得忙起来了。”
“修史?”
“是的。”
陈凡点头。
“这个……”
这一说。
许量没话说了。
还能说什么?
典籍里的中国哪怕再牛逼,与陈凡那修史的活儿比起来,完全没得比啊。
“所以,我觉得嘛,四个星期一期比较合适。”
“毕竟,我们的节目也不是普通的娱乐节目,四个星期一期一方面可以让大家准备更为充分。另一方面,大家也有一个学习与理解的过程。”
“那……陈凡老师,我向上头汇报一下。”
没奈何。
修史这样的活儿出来之后,许量也只能点头了。
……
京都师范大学。
“陈凡老师,您可来了。”
“周教授,您怎么在这里?”
“陈凡老师,我怎么就不能在这里。”
“你不是在蜀地三星堆那边吗?”
“三星堆那边告一段落了,其他几号坑,上头还在考虑,暂时还没有挖掘。”
“噢。”
陈凡点头。
前世三星堆也是一样。
从发现三星堆到挖掘,那可是挖了一百多年。
甚至哪怕挖了一百多年,也还没有完全挖出来。
这倒不是说挖不出来。
主要是有一些出土的文物暂时挖出来解释不了,还得通过时间进行研究。
当然还有一个保护的问题。
要是挖出来的文物没有合适的技术保护周全,那挖了等于白挖,还有着巨大的损失。
但陈凡仍是说道:“周教授,你也参加我们这个会?”
“对。”
“我们好像开的是修史的会议,你这位考古工作者来错地方了吧?”
陈凡自然知道这里面的问题。
不过他与周教授比较熟,所以也就开起了玩笑。
周教授也知道陈凡这是开玩笑,说道:“我这位考古学者怎么就不能来,反倒是陈凡老师您这位导游,来这里干嘛啊。”
“哈哈哈。”
两人大笑。
一个是导游,一个是考古学者。
当然。
这与历史都有很大的关系。
修史这一块上,还真得好好的与考古学者打交道。
毕竟有不少的史书是需要这一些考古学者挖掘出来,同时还得他们研究与鉴定。
甚至可以说。
考古学家比之历史学家要懂的东西更多。
比如历史学家研究历史就可以。
但是。
有的时候史书可没这么详细。
比如问你一句,西汉时期老百姓正餐主要吃什么,他们的衣服是什么样的款式,扭扣的样子?
他们怎么上厕所?
为什么上厕所叫上厕所,不叫下厕所?
汉朝时的厕所又是什么样子?
他们会穿内裤吗?
他们的内裤是什么样子?
女人来月事的时候怎么办?
他们用什么剪指甲?
他们喜欢吃什么零食?
这一些都需要在考古工作者挖掘一系列文物出土之后,后面的历史学家才能够得已总结。
至于陈凡这个导游。
用所有人一句话评价,难道你真以为他是导游?
……
“陈凡老师,周教授,这边请。”
这次中华档案馆的修史碰头会是在京都师范大师召开。
之所以是在京都师范,而不是在京都大学。
主要还是因为,史书关系重大,更与培养我们下一辈息息相关。
师范的意思,那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所以师范的第一责任,那就是教书育人。
“陈凡老师,您这里。”
“啊?”
看着首位最中间的位置,陈凡有些惊讶:“我坐这里?”
“这次会议您可是组长,您不坐这里谁坐。”
“这个……”
一边的周教授却是笑着说道:“陈凡老师,您不坐在这里,我想我们这里所有人都不敢坐这里。”
这一说,一众教授,学者,知名人士,亦是纷纷鼓掌。
显然。
虽然陈凡在这个会议里面年龄最小,也不是什么教授,更不是什么专家。
但他的影响力,他的能量,他的水平……在坐所有人都是为之佩服。
在众人的关注下,陈凡也没有再多犹豫,坐在了最中间的首座。
接着,众人一翻介绍。
陈凡对于这一次开会的人员也有了基本上一个认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