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195章:杜甫,千古……(求订阅)(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95章:杜甫,千古……(求订阅)(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81中文网
  

  如果从这个方面来说的话,也不算是一件让杜甫高兴的诗。

  不过。

  要说表现杜甫开心的诗,还真有一首。而且这首诗,那是杜甫真正的开心。

  “公元763年,唐军在洛阳附近与叛军打了一个大胜仗,唐军收复了洛阳与郑州,开封等地。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在成都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一时欣喜若狂,遂提笔写下了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可以说。

  这首诗与《春望》一样,都是一首饱有无比爱国热情的爱国诗。

  但与春望不一样。

  春望当时处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即,整个国家一步步进入衰退,民不聊生。

  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是国家开始走向正常,回归到和平。

  所以杜甫听到这一个消息,第一个反应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再看妻子的反应,漫卷诗书喜欲狂。

  还不赶紧收拾收拾,我们要回家了。

  是的。

  听到这样的消息。

  哪怕一生不得志,一生都没有啥高兴事儿的杜甫,这一次高兴的都有一些失态。

  所以这才有“白日放歌须纵酒”。

  不管是大声的唱歌,还是纵情饮酒,都不足于表达杜甫的高兴之情。

  你能想象,这时的杜甫内心是多么的喜悦。

  而最后一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现代的一句话说,那就是,听到这个消息,我打飞的也要往家里赶啊。

  事实上。

  当时的杜甫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家。

  因为当时虽然有看到战争结束的苗头,但却还没有完全结束。

  所以杜甫也不敢轻意回家。

  但这首诗,却无比的表现出了作者爱国思乡之情。

  “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陈凡老师为什么称杜甫是诗圣了。”

  “陈凡老师不是说了吗,杜甫之所以被称之为诗圣,那就是他的思想高度。”

  “是的,确实是思想高度。但,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下比较。比如,我们拿这首诗与孟郊登科后相比。当时孟郊考上进士,也是欣喜的发狂,然后他就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这仅仅表现的是他个人,而且这样的喜,才真正有一些放荡,有一些得意忘形。但是,杜甫这首诗里面,就算他高兴的再怎么得意忘形,我们内心也是极度的佩服。”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不比不知道。

  一比较。

  你就会发现,为什么诗圣是杜甫,而不是别人。

  ……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此前多方照顾杜甫的严武去世。杜甫又开始了飘泊,还好夔州都督与杜甫是旧识,他让杜甫帮官家看管一百倾的公田。这时的杜甫生活比以前好了一些,然后杜甫也买了一些田,并买了一个四十亩的果园,还请了一些工人帮他做事。这个时候的杜甫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所以创作热情也高了许多。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杜甫先后创出了四百多首诗作。”

  “只是可惜,虽然杜甫这时生活稍稍比原来好了,可是,杜甫的年龄已经50多岁。而且因为年轻的时候生活过得并不怎么样,所以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在他55岁的时候,某日他登高望远,创作了一首《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登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