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洪武官窑(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洪武官窑(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结合文献分析后,确定了景镇御窑厂的建立,应在洪武二年。

  所以,结合那件梅瓶,也能确定,明代景镇御窑厂,确实应该是在洪武二年成立。

  而这一点,在现在还有很多争议,甚至有人认为,洪武时期根本就没有御窑厂。

  其实,有关洪武纪年瓷,明万历版《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作了具体记载。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

  书载明洪武年间的皇廷御器,按照需要临时下达国内几个重要产瓷区烧造。

  如果需求量大,则调工匠赴京(今金陵)置窑烧制。

  从而肯定了,洪武官窑瓷器的存在。

  而洪武瓷器的确定,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了。

  过去许多国内博物馆,把这一时期的陈列品,断代为“元末明初”。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至1960年代,金陵明故宫出土了一批洪武器残片;

  1980年代,神都四中、景镇御窑厂,相继出土了一些残片;

  1990年代,金陵明故宫遗址,又出土一批洪武官窑残器。

  如此一来,洪武瓷器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其实这座御窑厂的设立时间,还要更早。

  根据考证,元至正十五年1278年,元廷就在景镇设立浮梁瓷局,为宫廷制瓷。

  话说,,换源app,版。】

  元末明初,景镇一带战乱不断。

  但景镇的窑火,从未曾熄灭。

  既然有现成的,就算洪武帝朱元章再节俭,再会过日子,他也不可能不用。

  所以在洪武二年1369年,景镇珠山脚下就设立了御器厂。

  这座御窑厂专门制作瓷器,向朝廷进贡,这就是所谓洪武官窑。

  窑址除大龙缸窑外,还有青瓷、色窑、风火窑等20座。

  至明宣德年间,御器厂已发展到58座,民窑则不计其数。

  景镇有着丰富的制瓷原料“瓷石矿”,据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论载,洪武时期陶瓷器土质细腻,胎体轻薄,有青、黑两种颜色,以纯色为佳。

  而从有关考古资料介绍,洪武官窑器胎体多数较厚重,釉质匀净,装饰绘画和制作造坯都相当精细。

  这一时期的瓷器,以瓷釉质肥厚、釉面有时开片为特色。

  此外,还有“青花颜色不正而呈灰黑色”的特点。

  根据这些特征,加上现代的一些技术手段,其实准确断代洪武时期的瓷器并不难。

  就说上述的梅瓶,它除了有年号之外,像是这样的梅瓶,在洪武时期并不少见。

  比如流传到现在的,明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这样的瓷器,在故宫博物馆中馆藏的并不少。

  很可惜,通过研究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明代瓷器中,未发现一件带有“大明洪武年制”的官窑款瓷器。

  神都故宫博物院收藏有70余件,明洪武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没有一件带有洪武官窑款。

  可见当今有无“洪武”官窑年款,已成为鉴定要点。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