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重要视角(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重要视角(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鉴定瓷器的底足,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细看。

  就比如削足方式,景镇的瓷器多是在挂釉以后,方将器足削去。

  相反,霓虹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后再挂釉。

  所以细看西江瓷的外足釉与坯的分界,釉是以锋利的切线断然而止的,这一点与霓虹制品迥然有别。

  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

  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

  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

  试看清代瓷器中,有彷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从未见有模彷这种削足之癖。

  有时虽然很难用肉眼判断,然而如果用放大镜一看便可大体了然。

  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而莫知所是。

  此时,如能注意一下这种削足之癖,便会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力线索。

  除此之外,还有护胎釉。

  护胎釉通常添加芝麻色的植物灰,可以保护素胎,便于均匀上釉。

  乾隆和现代伪作天球瓶的圈足处护胎釉,差别很大。

  乾隆的护胎釉经过高温氧化,闪闪发亮,而赝品根本不见有芝麻色护胎釉。

  再就是胎土痕迹,老的,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觉,手拉坯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旋纹会留在器物的内壁。

  赝品的胎,有人工和机制二种。

  人工拉坯的胎,没有竹刀修胎的痕迹,因是用铁刀修胎。

  机制胎的连手拉坯旋纹都看不见,而且胎土紧密,含粉状,无含砂粒的感觉,呈“软、湿”的状况。

  这些特征还是很明显的,但是,连这种都不避开的彷品,肯定是低彷。

  这种东西没有多少价值,属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作品,廉价批发,自然容易鉴定。

  真正的高彷,还是要在细微之处寻找瑕疵。

  像是露胎处,胎釉的连续性。

  旧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干燥状胎釉形成一体的感觉。

  新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湿”状,胎釉形成二部份的视觉。

  即使经特别做旧处理过的器物,也无法呈现胎釉连成一体的视觉。

  旧器的胎脚因年代的风化,不同程度上会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小坑。

  整体呈现出一片自然、干燥、统一的色泽。

  新器的胎湿现刚出炉状,或因化学物的造假,变得太黑,太旧的状况,整体无法统一,呈现胎釉分开的“湿”感觉。

  中低档彷品为降低成本,都使用机械加工原料生产,其底足露胎胎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密。

  其实看露胎,还是看残片最容易看清楚。

  研究瓷片的好处,或者说优势之一,就是能非常真切地观察古瓷的胎。

  由于是残片,其断面便将器胎的所有信息暴露无余。

  包括胎的厚度、呈色、气孔状态、颗粒状态、胎质纯度、杂质状况、吸水性能、硬度等等。

  这些器胎信息在不同时代、不同窑口都有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别,这是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视角。

  而这些信息,却是整器难以完充分披露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