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末逐鹿天下> 第841章 科举改革(二)(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41章 科举改革(二)(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是科举改革,有利于你们这些算不上极为优秀的士子,对你们完全是利大于弊。”

  佟妍听到这句话,她气的鼓起腮帮子,正要进行反驳。

  她自认为比较天才,在峡北省排名靠前。

  从赵世衡嘴里,怎么就变成可能落榜的人。

  黄达这时满头大汗,拿着一张报纸走过来。

  “世衡兄,你的见识令大家佩服,给我们讲一讲这次科举改革,对我们是利是弊。”

  黄达这句话说完,列车上的大部分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赵世衡身上。

  他在客轮上经历这么长时间,已经获得大部分士子的认可。

  赵世衡看到众人期盼的目光,他左手摊开报纸,清了清嗓子说道:

  “关于今年这次科举改革,总共分为两部分。

  有一部分是明年生效,那就是科举移民。

  朝廷的态度,明显是不认可科举移民。

  所有的士子,必须在贯籍所在地进行乡试。

  大家都知道,乡试的竞争最为复杂。

  有的时候,未必只看能力。”

  赵世衡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下意识的看了佟妍一眼。

  他的这位朋友,明显就是排名与实力不相符。

  赵世衡也能了解,佟家为什么会这样做?

  乡试的排名,只要不是第一,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

  佟家这样做,那就是打造出一个女天才的人设。

  太子苏蜀迎娶一位天才的太子妃,她对于太子的事业帮助很大。

  帝国的贵族有样学样,喜欢娶天才,不再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

  佟妍只要人设立起来,佟家想要联姻一个实力雄厚的贵族,阻力会降低很多。

  她现在的人设就快立起来,连自己都相信了。

  赵世衡继续说道:“想要科举更轻松一些,今年就要考上。

  拖到明年,富裕的地方,乡试的难度会大很多。贫穷的地方,乡试难度也会升高。”

  黄达听到赵世衡这样说,他不解的问道:“这种情况不对?

  怎么都会升高,应该是一升一降。”

  佟妍鄙视的看了一眼,大大咧咧的说道:“这还不简单,富裕的地方,那都舍得培养孩子。

  当地士子的水平,必然要高一些。

  更何况那些科举移民通常都是背景深厚,他们回到老家,就会安稳的科考吗?

  至于穷地方,乡试的录取名额要照顾某些人。

  现在这些人走了,形势必定会更加严格。

  显而易见的事情,明年科举乡试会更加困难。

  大家都全力以赴,今年考上进士,要不然又是蹉跎的一年。”

  赵世衡带头鼓起掌,高兴的说道:“佟妍说得很正确,但大家也不用太悲观。

  明年会很严厉,等这项制度在三五年后步入正轨,那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很多士子听到这个消息,他更加的沮丧。

  今年不成功,那很可能就蹉跎三五年。

  赵世衡话音一转,道:“剩下的改革,对于某些人很不利,但有利于大部分人。

  朝廷的科举改革,基本的宗旨就是照顾大多数人。

  最重要的就是进士名额分配,不再限制每个行省的最多人数。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某个省份全是天才,占据了科举的前二十名。

  但因为名额限制,哪怕是上了总榜,受限于名额,也只能录取前面的人。

  这个政策有利于富裕行省的士子。

  富裕的地方,才能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教育,人才会更多。

  随着各省名额的取消,只要是水平能登上总榜的人,都会取得进士名额。

  哪怕一个省占了三十名,那也是这个省有本事。

  科举科目的浓缩,这对于大家都有利。

  大家都参加过科举,一门科目耗费的经历,大家都能了解个大概。

  现在科举只考三科,大家就能全力以赴,考好这三科。”

  他们的心情,随着火车哐切哐切的声音,在不断的跌宕起伏。

  开始还以为科举改革是针对他们这些普通人,经过赵世衡的分析,这些人发现科举改革对他们更有利。

  这一路火车的速度非常快,赵世衡详细给众人讲解这次的科举改革。

  他最后说道:“这些内容只是我自己的见解,可能有谬误之处。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抓紧调整自己的状态,迎接十月初十的科考。”

  赵世衡感觉极度口渴,他喝着佟妍递过来的白开水。

  正在这时,火车的汽笛声响起。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