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二郎欲击败安禄山后,再借兵自立,那便是毁了名声,无异于将自己推到所有人的对立面,焉有不败之理?”
周钧不禁点头,孔攸这些话说的并没有错。
安禄山叛唐时,周边国家,只有契丹、奚、同罗、室韦等河北部族被胁迫南下,其它诸国,例如回纥、南诏、大食甚至新罗都派兵协助平叛。
孔攸:“大唐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倘若意欲自立,却将安身立命之所,置于大唐腹地,无异于立于岩墙之下,朝不保夕。”
周钧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又开口问道:“伯泓,我还是想听听,你为何要选择安西?”
孔攸先是说道:“安西地广人稀,多沙漠,少草场,道路不便,气候恶劣,鱼龙混杂,无论怎么看,的确并非是龙兴之地。”
“但是,那里也有其它地方不及的优势。”
“一、安西地处偏僻,大唐政令不通,鞭长莫及。一旦吐蕃切断河西走廊,安西虽为唐土,但将彻底被孤立,二郎就再也无需担心十年之期,于此处无论如何行事,朝廷都难以知晓。即便大唐下旨调军平叛,也有百种方法阳奉阴违,可以安心发展。”
“二、安西地处吐蕃、大食、葛逻禄、回纥、大唐、大小勃律等国的交界处,又因境内多沙漠、商路单一,故而商队行进,必经安西四镇。这样一来,便可在西域设立互市,并依靠商市获取粮食、资源、马匹等物。”
“三、安西路艰难行,风沙恶劣,又缺少大型草场和水域,故而不受他国觊觎,战事可能性较小,可以安心发展,徐徐图之。”
“四、安西地域广阔,战略纵深极大,即便遭他国入侵,也可采用游骑等战法,以少敌多,使得敌人有来无回。”
“五、大唐境内,宗教割据严重,大多州府的信徒,都笃信佛道二家,但安西信仰繁杂,可供立教传道。”
“至于第六……”
听到这里,周钧连忙说道:“伯泓,你等会儿!等会儿,倒回去,刚才那个第五点,你说安西信仰繁杂,可供立教传道,这个是什么意思?”
孔攸微微一笑:“二郎既然有神人相助,可知未来之事,不善加利用一番,岂不是暴殄天物?”
周钧一头雾水:“什么意思?”
孔攸摆手道:“二郎以后就知道了,且容某先说第六点吧。”
周钧迟疑片刻,开口道:“行,你先说吧。”
孔攸:“关于安西的第六点,却是与您的身世有关。”
周钧怔在原地:“与我的身世有关?你是如何知晓的?”
孔攸:“二郎可还记得,某曾经专门查过你的生平记事?”
周钧想起那段少年浑身都是宝的黑历史,不禁点头道:“记得。”
孔攸:“二郎莫怪,不仅是你入了长安之后的言行举止,关于周家祖上的历史,某也做了一番调查。”
周钧一愣,连忙问道:“你查到什么了?”
孔攸面露迟疑,开口道:“知道了一些,但还不全,当下且容某卖个关子,日后便会告与二郎。”
周钧头疼的说道:“既然知道了一些,就只说知道的不就行了?”
孔攸:“牵涉到焉耆王龙会的一些密辛,倘若某现在说了,怕是二郎要请辞视事,回家乡一查。”
周钧听了,心中一个咯噔,思考了许久,才对孔攸说道:“日后倘若查的详实了,先告与我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