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季汉当兴> 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使东吴(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使东吴(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其实这个问题才是诸葛亮今天最看重的,自曹丕继位后,曹魏征伐的主要方向始终放在东吴那边。

  时至今日曹丕在位仅六年多,但已发动了三次伐吴战争,每战甲兵皆在十万以上,可以说长安以西魏国兵力已日益空虚。

  故而诸葛亮每念及于此,皆为因国力未复使得无力北伐而深为遗憾,幸好曹丕气数将尽,现在大汉又有良机,这一次他总算能腾出手来布局北方了。

  「丞相......」

  「丞相......」

  诸葛亮话音刚落,两道声音同时响起,众人看去原来是杨仪和马谡,见他二人皆做拱手状,均是微微一笑。杨仪和马谡相互看了一眼,也是尴尬一笑。

  「威公先说吧。」

  虽然同是参军,但杨仪现在署府事,不得已马谡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谦让了一下。

  杨仪也不客气,点了下头,道:「丞相,这几年我大汉虽说恢复了元气,但仪以为此刻出兵北上仍是准备不足。

  不说粮草辎重,单以目前汉军的兵力来讲仍是不够,战力也还需要时间提升,故而我以为就算曹丕真的死了,我们也无法施展大动作。」

  诸葛亮不置可否,看向马谡道:「幼常汝有何话说?」

  「丞相。」马谡拱了拱手:「谡亦是此意,但我以为纵然以我大汉现在的实力无法掀起大规模的北伐,我大汉可趁此时机加紧布局北方,以待日后大举。」

  「该当如何布局呢?」诸葛亮继续问道。

  马谡道:「趁机埋伏细作自是不用多说,陇右、羌地的胡人我们也可勤加拉拢。」

  「善。」诸葛亮羽扇轻轻一顿:「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其实都认为曹丕虽近日有病逝之可能,但国家才平定南中,实力有余,进取不足,皆言杨仪马谡二人所言有理。

  诸葛亮早对曹丕病亡之后的局势了然于胸,之所以还发问,除了考校诸人之外,就是为了看看其他人是否还有他没有想到的奇谋。

  此刻见众人皆道无力大举,心中不免一叹,望向众人,却见杨清低头沉思,不由问道:「明之对此有何看法?」

  杨清倒也不是在沉思,他只是在绞尽脑汁地回忆原来历史的进程,知道这一两年中曹丕虽然驾崩,但季汉因为国力的缘故并没有乘机北伐,想来诸葛亮等人也是因实而断,并未脑热发兵。

  「丞相、诸位,威公和幼常所言吾深为赞同,然而我大汉虽然无力,但东吴可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杨清喝了一口茶,续道:「要知道自曹丕继位以来,就视东吴为眼中钉、肉中刺,大兴刀兵,三攻吴地,孙权虽都从容应对,但观其秉性,必不甘被动挨打而不还手。

  故我以为可遣使东吴,观孙权动向,若其有意攻魏,我等可趁机布局西线,若其无意攻魏,可以大义说之,使其攻打,则我汉室可收渔翁之利。」

  「孙权会攻魏吗?」杨仪听完问道。

  杨清笑道:「孙权虽然不善兵事,但其一向有争夺天下之心,观其掌权以来,反复纵横曹刘两家之间,一旦有衅,其必出兵。」

  孙权作为能与先帝和曹操齐名的雄主,其性格和做派在场众人尽皆熟悉,这时听杨清一讲,顿觉其人必不会放过曹丕身死这个机会的。

  只要东吴一动,就算大汉这边不能趁机做些什么大文章,他们两国相攻消耗实力也是季汉这边乐见其成的,故而众人皆言杨清此计可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