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金州卫全境后,这次明军倒是没打算跟宁远那样掳掠一空就放弃,反而选择了扎扎实实住下来了。
如果倒退十几年,要在登来对岸隔海留一个与辽东半岛腹地陆路相连的据点,那绝对是不敢想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朱树人治下的大明海军力量比崇祯年间强大了何止十倍,在山东半岛尖端和辽东半岛尖端之间维持住一条常年的海上补给线,对大明来说轻轻松松。清军水师如果敢来骚扰,那就是绝对的找死。
盛京伪朝在无能狂怒了一个多月、两次试探性救援都被击退后,倒也乖觉,直接放弃了金州卫,任由明军在半岛尖端肆虐。
而明军得了这么一个在后世都着称的天然良港,对于大明水师后续的补给、调度、策应,自然是如虎添翼。
张煌言上书谏言,请朱树人拨款把金州卫要塞化,并且好好进行港口建设,以便于将来彻底扫除鞑虏的大计。
朱树人得报后,也对表哥的眼光深为赞同,在南京朝廷内部象征性讨论了一下,最后就用隆武帝的名义下了诏书——
未来几年,也不用北方六省出钱粮,就靠江南的财政支持,海路运送武器钱粮,北方只需要提供一些建筑材料,负责把金州卫要塞化。
该造棱堡造棱堡,该修深水港口就修港口,一样都不能少。物资反正可以海运,运输成本很低,建设开支也就完全可控。
而且朱树人看过地图之后,发现明朝地图上的金州卫位置,跟后世的大连港也不是完全重合,后世的大连如今还只是一个渔村一样的存在。
于是他大笔一挥,直接提升了当地的行政级别,在大明辽省设置了“大连府”,算是作为大明新光复的辽省局部地区的治所、省城。
主要是辽东其他地方还在鞑子手上,大明收复的一共也就那么一个地方,当然只能用这里当省城了。
未来能打下盛京,再把辽东的省城迁到沉阳也不迟,这些都是可以再议的。
拥有了在辽东半岛上的第一座州府城级落脚点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明终于可以重设已经废弃了多年的“辽东巡抚”职位了。
大明之前在崇祯年间,一直是有保留辽东巡抚这个官的,哪怕辽东的地盘事实上已经丢光了,也会继续设辽东巡抚,并且把驻地设在山海关内。
当年吴三桂开关之前,就有辽蓟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等人,原本理论上能掣肘吴三桂。只可惜后来王永吉、黎玉田也都当了贰臣。
如今,在空置了六七年之后,大明终于可以重设辽东巡抚。朱树人也在南京朝廷内部遴选了一番,想先看看有没有谁自告奋勇去的。
谁知,南京朝廷中大部分废物点心,听说辽东巡抚的辖区事实上只有一个金州卫,还是兵荒马乱刚刚打下来的、还孤悬海外被鞑子包围,不知道一旦开战能不能及时得到后方增援……
最后竟一个级别够、又主动肯去当的文官都找不到。
其他愿意为国分忧的有识之士,要么是官职太高,要么是太低,所以不太合适——比如史可法这样的忠义之士,当然是不怕为国效力以身犯险的,但他都内阁首辅了怎么可能去那种破地方。
朱树人挤兑了一番那些胆怯的废物点心,最后也就破格提拔年轻人去当巡抚。
一开始他提出,直接让张名振兼任辽东巡抚!
但这事儿太过于违反大明祖制,大明都两百七八十年文武分家了,武将地位低下,哪有让总兵、将军出身的人当巡抚的道理?
这个提议自然是因为过于惊世骇俗,被无数懦弱文官苦劝。
好在朱树人一开始也没打算非要提拔张名振兼文官,投石问路吓住守旧派后,他就抛出了第二个人选,让郑成功当辽东巡抚。
郑成功也有绝对的海军实力,而且郑芝龙已经死了三年多了,郑成功孝也服完了,郑家的实力完全被他一个人掌握了。郑成功当上辽东巡抚后,还怕郑家的海上力量不肯竭尽全力?
这个人事提议一提出,最初也是有不少人下意识想反对。而理由自然也是郑成功的级别稍微低了一点点——郑成功多年前就已经是户部的郎中级别官员,后来历次积功升迁,如今倒也有侍郎层面的履历,按说要外放巡抚,也就最多差半级。
但反对郑成功的主要理由,还是他的年龄太轻,做官资历年限太短。郑成功基本上就是崇祯末年才刚刚踏入仕途的新人,而且当时才十六七岁就做官了。而快速升迁,主要是隆武年间这六年。
一个才二十六岁的年轻人,要让他做一省巡抚,这让那些守旧派熬资历的人怎么想?
可惜,他们已经反对过朱树人一次决策了,反对势能被消耗了大半,现在再要接连反对,就太不上道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