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沈树人自己想出了一些对后续新式火铳的设计要求,宋应星和周铁胆等人都还是有点诧异的,连忙表示愿意仔细聆听。
沈树人之前虽然也表现出过火器技术方面的远见,不过主要是零敲碎打,改个刺刀、子弹、零碎附件之类,还从没展示过对枪械整体设计的天赋。
看到众人表情和反应,沈树人也能猜到他们在想什么,他倒是不以为意,直接拿出一张他最近随便画的草图,还有几条文字描述,一边解说道:
“如今的鲁密铳,就算反复改良,终究还是装填缓慢。原本分装弹药,至少三四十息开一次火,用火绳的老式火铳,六十息都有。
鲁密铳改用纸弹壳定装之后,已经快了不少,但至少还要近二十息。
相比之下,鞑子那些骑射勇士,接敌爆发时射连珠箭,三四息就能放一箭,不瞄准随手乱射那种。就算稍稍瞄准,五六息也能射出一箭了。
所以我就想,眼下如果有办法改良出新的火铳,射程、火力、精准度,暂时都可以搁置,第一要解决的还是射速。
面对骑兵,弓弩不过临阵三矢,鸟铳要是连这个密度都做不到,以后大规模野战、阵战,被敌军冲到近前,火器之利起码浪费大半。
本官带兵两年,但不得不说此前也是运气好,没有遇到过第一流的强敌,也没跟拥有大规模骑兵的大军作战。将来遇到李自成、张献忠,甚至鞑子,就不是之前二贺和刘希尧那么好对付的了,火器必须加强射速。”
宋应星等人对这个努力方向并没有异议,他们也大致看了看沈树人的草图,画得比较抽象,好在是用尺规画的,倒不至于歪歪扭扭。
宋应星琢磨了几秒,就看懂了,追问道:“所以,道台希望的加快射速之法,竟是指望把枪管截断、从底部装填弹药?这思路,倒是跟大炮上用的子母铳佛郎机,有点类似了。”
沈树人原本对明朝的火炮发展史也不是太了解,他也没用过佛郎机,听了宋应星这评语,他也不由有些惊讶。
他当初刚到黄州半年,就收服了郑成功当小弟,有郑成功给他搞红夷大炮。沈树人这也算是由奢入俭难,一上来就用了质量更好更先进的存在,便懒得再去找上一个时代的佛郎机了。
他便忍不住反问:“什么?佛郎机便有从后面装弹的么?具体是什么样的?那为什么红夷大炮上反而没见过?”
宋应星信手拈来,给他随手画了个草图,一边说道:“这图老夫具体也记不太清了,应该是这么画的吧,老夫也是从毕侍郎的《军器图说》上看来的。”
沈树人看得很认真,只见宋应星画的是一个跟后世毛瑟步枪结构差不多的、弹仓顶部有开口,可以把预装好火药和炮弹的弹膛(子铳)、直接塞到炮管的炮尾处,与炮管连接起来。上面还有些用于固定的卡榫锁止机构。
子铳后面,还有一块跟前面炮管一体铸就的实心铁,就是阻挡子铳被后坐力弹飞用的,毕竟开火的时候,子铳受到的反冲力,跟炮弹受到的向前的力,是一样大的,需要非常强的刚性锁止机构来抵住(不多解释了,见本段图)。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