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国姓窃明> 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81中文网
  

  其实这也不能怪清军,因为黑夜中有火光的地方要朝黑暗中看,本就很难看清。黑暗处向有火光的地方看,才能非常清晰。

  “轰!轰!”随着一阵阵巨响,明军的数十门红夷大炮,终于同时开火。一时之间,岸上营寨被轰得碎木纷飞,七八处帐篷和营房房倒屋塌。

  睡在帐篷里的士兵发出阵阵惨叫哀嚎、慌乱懵逼起身乱跑狂奔、疯狂把埋在身上的帐篷布扯烂掀掉。

  而那些睡在营房里的士兵,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木屋的屋顶比布质的帐篷沉重得多,但凡房子被轰塌,木梁砸下来的威力,不比攻城时城头丢下的滚木礌石小。

  被砸结实了的将士,根本连惨叫声都没机会发出,就直接被砸得呕血身亡了。

  第一批明军战船,也趁着炮击的混乱,冲锋靠上了码头栈桥,也不存在抢滩,直接就从栈桥上成群地往岸上冲。

  在有港口设施的地方登陆,部队卸载效率就是比海滩上高得多,随便一靠,百十人的勇士就能直接在十几秒钟内上岸站稳脚跟。

  ……

  同一时刻,笔架山清军营地内。

  驻守在这儿的,是满洲镶蓝旗主阿济格麾下的另一名甲喇章京,名叫庸桂。他当时正在严整盔甲,巡视催促其中几营士兵上马赶路、派出了三个牛录增援北屯方向。

  张名振和郑成功的猜测,还真是八九不离十。

  仅仅十几分钟前,庸桂刚刚得到了几个从北屯方向逃过来的清军斥候骑兵的通报。

  说是在北屯和杏山之间,遭遇了疑似曹变蛟率领的明军突围部队。

  明军其实没有全程走大路,在于清军斥候遭遇时,他们位于北屯与杏山之间主干道偏南的位置——

  可惜,这个重要的“偏南”信息,却没有被清军解读为“明军朝偏南方向撤,是想来笔架山”。

  驻守北屯的甲喇章京额尔逼,将其解读为“明军只是想绕过当道扎营的北屯,迂回偷越去塔山,跟李辅明残部会师”。

  北屯原本也有一个甲喇的部队,虽然未必打得过曹变蛟,毕竟清军再凶悍,一千多精锐骑兵也难以硬战明军上万人。

  可是以一千多人拖住上万人、监视迟滞、等到友军大队骑兵赶到,却是绰绰有余的。

  但可惜的是,此时此刻,额尔逼连一千多精骑都没有。就在前一天晚上,他派出了两个牛录,迂回去了塔山以南,想看看李辅明有没有想弃军突围。

  后来得知下属杀死了仅率百余骑兵的“李辅明”后,他心中愈发大定,坚信走陆路南逃高桥,才是明军断粮后的真是选择,所以还加派了一个牛录绕过塔山去南边设伏截击拖延。

  于是,今夜发现曹变蛟出动时,额尔逼在北屯只有两个不满编的牛录。全算起来,也就是不到五百人的满洲骑兵、还有若干守营打杂的蒙军旗、汉军旗杂兵,人数也不超过四五百人。

  额尔逼不可能靠五百满洲骑兵硬抗曹变蛟,就第一时间对南边三十里外笔架山的庸桂、北边四十里外马场镇的阿济格主子,同时派去了报急信使。

  庸桂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派出部队增援友军的。

  北边的阿济格主力,估计再过一刻钟,也会开拔启程。

  然而,就在庸桂组织好增援部队出营后不久,海面上明军的重炮就连番响了,直接把庸桂吓了一大跳。

  如此勐烈、众多的红夷大炮齐射,他原先还真没见过。

  连去年腊月、跟着主子去松山城试探性攻城时,城内的南朝督师洪承畴麾下,都没那么多大炮同时轰击。

  “海上怎么会有这么多重炮?!”庸桂稍稍懵逼了一会儿,随后就注意到,营寨中最高大结实的那座用巨木搭建的营房,已经彻底被轰击倒塌了。

  估计是目标太显眼,被明军至少十几门重炮盯着轰。庸桂不由感觉到一阵不寒而栗:

  要是自己没有出营督促各部集结、增援额尔逼,而是此刻还在那座营房里睡觉的话,说不定刚才这一轮炮击,就算没把他炸死,也已经把他活埋了!

  而他那些留守中军营房的亲卫,说不定此刻就已经被炸死活埋不少了!

  “快把增援北屯的兵马都叫回来!蛮子主攻的是我们笔架山!蛮子有那么多战船,肯定是要接应曹变蛟、李辅明从海上撤退!”

  也是到了这一刻,被短暂轰懵逼后的庸桂,总算做出了最正确的决策。他总算帮着阿济格主子,判断出了蛮子主攻的真正方向。

  手下几十名骑兵信使立刻分成数队,出营狂追,刚才离开的骑兵部队,也就才走出不到三五里地,最多小半刻钟就能追回来。

  派出信使后,庸桂翻身上马、抽出战刀,这就要组织营内仅有的五百骑兵和数百汉蒙杂兵,一起出击,趁着明军上岸的人数还不多,半渡而击歼敌于滩头。

  他麾下一个汉军牛录的军官,胆怯地建议:“大人,明军炮火勐烈,看起来兵力绝对不少!咱就这点人,还是死守营房,等那三个牛录回转,再集结兵力杀出吧!”

  庸桂大怒,直接一刀把那个胆怯的汉奸砍了:“狗奴才安敢乱我军心!多等半刻钟,蛮子要多上岸多少人!等他们立足已稳,还怎么打!传我军令,全军上马,随我冲突码头!畏敌不前者立斩!”

  庸桂的决策也不算错,他整好队伍发起反冲时,郑成功那边确实才靠岸上岸了十船士兵左右,因为码头上的栈桥泊位就那么几个,不可能所有船都同时靠岸。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